廢蚵架也能變「黑金」 台南龍崎農會窯燒製成海竹炭
龍崎區農會將廢棄蚵架燒製成海竹炭,推出系列產品。(記者吳俊鋒攝)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台南市政府協助養殖業者回收廢棄蚵架,每年平均數量將近5000公頃,處理壓力大,位於山區的龍崎農會取材燒製為海竹炭,開發具市場價值的系列商品,推動「黑金」產業,成功落實循環經濟,協助解決環保問題。
市政府農業局漁港及近海管理所長周瓈朝指出,每年協助安南區、安平區與南區等地的業者,回收外海的廢棄蚵架,總量超過9000棚,換算後,有近5000公噸之多。
周瓈朝提到,目前回收的蚵架已不再送進焚化爐,都委外處理,製成燃料、肥料,去年開始與龍崎區農會合作推動海竹炭,讓廢棄物可以再生利用,達到循環經濟。
龍崎是台南人口最少的行政區,位處偏遠,但贏得「采竹之鄉」的美譽,除了竹筍、竹編之外,農會打造土窯,燒製竹炭,14年來,開發的系列商品超過60項,黑金產業推動有成,遠近馳名。
只是之前的原料多就地取材,去年龍崎農會與台南市政府合作,協助處理回收的廢棄蚵架,一樣採窯燒製程,繼「山竹炭」後,又成功開發出海竹炭。
龍崎農會推廣部主任董啟聖表示,目前燒製、開發的產品,包含竹醋液,以及除臭、吸濕等功能的竹炭粒,還有細粉狀的土壤改良資材,協助解決廢棄蚵架焚化處理可能帶來的環保問題。
董啟聖說,研究發現,一般竹炭與海竹炭的燒製過程差不多,效果也類似,卻能成功讓廢棄蚵架變身有市場商機的產品,現階段1年協助處理量達60公噸。
董啟聖強調,擬向農委會提報計畫,爭取經費,建置機械窯,提升產能,每年燒製的海竹炭將有10倍之多,一舉達到600公噸,擴大消化市政府的回收量。
龍崎區農會將廢棄蚵架燒製成海竹炭,推出系列產品。(記者吳俊鋒攝)
龍崎區農會將廢棄蚵架燒製成海竹炭,推出系列產品。(記者吳俊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