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雙溪牡丹老街地方創生 活化閒置空間打造社區小客廳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2020年起推動「雙溪暖板凳地方創生計畫」,成立「牡丹老街駐地工作站」。(城鄉局提供)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2020年起推動「雙溪暖板凳地方創生計畫」,在牡丹街142號成立「牡丹老街駐地工作站」,活化台鐵鐵路橋下的閒置空間,命名為「雲水聚杯」,象徵老朋友到訪相聚的緣分,經過1年多努力與在地居民深入互動,逐漸成為牡丹老街的「社區小客廳」,為地方發展注入新動能。
城鄉發展局局長黃國峰表示,「牡丹老街駐地工作站」位於老街,鄰近牡丹車站、侯牡公路、牡丹國小與三貂嶺隧道,同時是淡蘭古道步道的必經之處,成為返鄉子弟及假日觀光遊客的重要節點;因應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開通,市府活化牡丹街102號(牡丹漬物所)、146號(夢軒工藝坊)等2處空間,打造未來社區服務及親子砂畫DIY體驗課程場域,活絡地方發展。
市府與當地里長、仕紳、牡丹國小及地方發展協會攜手合作開辦「雙溪牡丹在地藝術暨釀造創生工作坊」,邀請來自貢寮澳底的砂畫藝術家吳藝凡,利用貢寮鮑魚殼彩繪並製作燈具,兼具環保、美觀與實用性,吳藝凡目前進駐牡丹街146號(夢軒工藝坊),共同推動牡丹老街創生。
黃國峰說,牡丹老街在礦業沒落之後,雖然沉寂數十年,但藉其鐵路交通的便利,保有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成為新北市最美的「後花園」,透過本計畫完成3處空間活化,搭配近年正夯的淡蘭古道旅遊熱潮,在疫情趨緩之際,民眾可沿著鐵道線,將瑞芳轉往水金九的觀光能量,分散人流往猴硐、三貂嶺、牡丹展開輕旅行,為地方發展帶來新契機。

新北市政府推動雙溪牡丹老街地方創生計畫,活化閒置空間,圖為牡丹街102號(牡丹漬物所)。(城鄉發展局提供)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2020年起推動「雙溪暖板凳地方創生計畫」,在牡丹街142號成立「牡丹老街駐地工作站」,命名為「雲水聚杯」。(城鄉發展局提供)

新北市政府與當地里長、仕紳、牡丹國小及地方發展協會攜手合作開辦「雙溪牡丹在地藝術暨釀造創生工作坊」,帶領居民從事DIY體驗活動。(城鄉發展局提供)

來自貢寮澳底的砂畫藝術家吳藝凡,目前進駐牡丹街146號(夢軒工藝坊),共同推動牡丹老街創生。(城鄉發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