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養殖雜交龍虎石斑別放生!研究驚見野生母魚生殖腺漸發育成熟

原本應該在魚塭生存的龍虎石斑,已被放生到野外,恐將造成生態危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志工陳宗偉提供)

原本應該在魚塭生存的龍虎石斑,已被放生到野外,恐將造成生態危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志工陳宗偉提供)

2021/02/23 06:08

首次上稿 00:07
更新時間 06:08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龍虎石斑是台灣重要的養殖產業,但牠們是人工雜交的外來魚種(由雄性龍膽石斑與雌性老虎斑配對繁殖),在海洋生態系內屬「高階消費者」,幾乎沒有天敵。學者呼籲,宗教界千萬不要購買放生,否則將危害台灣本土生態。

台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廖運志強調,龍虎石斑是人工雜交的外來種,在正常狀態,不會自然繁殖,但2018年到馬來西亞考察,得知龍虎石斑在人為環境下,已能繁殖到第三代。

台灣大約於10年前引進龍虎石斑養殖,且躍升為重要的經濟產業;2016年,時任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助理研究員的廖運志,與志工在基隆潮境保護區海域潛水時,發現龍虎石斑行蹤,最多一次可見10尾以上的族群,甚至有數尾的體長超過50公分。

海域捕獲龍虎石斑 證實以原生魚類為食物

廖運志擔心幾乎沒有天敵的龍虎石斑在台灣海域引發生態浩劫,開始著手調查,直到前年底任職國家海洋研究院副研究員期間,在院長邱永芳支持研究下,獲得初步成果。

廖運志表示,他與國海院團隊蒐集釣友在台灣海域獲取的龍虎石斑,發現本該以人工飼料為主食的龍虎石斑,胃內有鯖魚、長身圓鰺、烏尾冬、豆仔魚等小型魚類,證實牠們能在魚塭外的自然海域生存,並以原生魚類為食物來源。

沒天敵!放生必危害本土生態

讓國海院團隊震驚的是,不該自然繁殖的人工雜交種龍虎石斑,竟已有母魚體內的生殖腺卵巢逐漸發育成熟,就等和性成熟的公魚交配及排放精子,完成體外受精後,再發育為幼魚。

不過,國海院團隊尚未於野外發現龍虎石斑的幼魚,也必須進一步釐清在海域生存的龍虎石斑是否為「自然繁殖」?亦即被放生的龍虎石斑,是否已在非魚塭的環境中自然繁殖?

廖運志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在台灣海域生存的龍虎石斑,以小型魚類為主食,是生態系中食物鏈的「高階消費者」,幾乎沒有天敵且非常貪食,恐造成生態危機,呼籲宗教界千萬不要再放生,養殖業者也要留意豪大雨期間,勿讓龍虎石斑流竄出魚塭,否則將危害本土生態環境。

外來魚種生態浩劫 台灣曾有痛苦經驗

外來魚種引發生態浩劫,世界有三大案例,亦即四線笛鯛在夏威夷、獅子魚在大西洋、紅鼓魚在台灣。

1960年代,夏威夷為了增加水產產值,引進四線笛鯛,不料四線笛鯛生長快速、沒有天敵,躍升當地的優勢物種,成為外來海水魚種入侵的世界首例第二例是原本分布在太平洋海域的獅子魚,因外型華麗,1990年代被美國水族館收養,後來流竄到大西洋海域。

因獅子魚幾乎沒有天敵,吃遍中小型魚類,很快從美國東岸的大西洋海域,擴增到整個加勒比海沿岸。

美國曾鼓勵民眾踴躍捕撈當海鮮美食,甚至訓練鯊魚捕食獅子魚,但效果有限,至今沒有方法可以控制,導致加勒比海沿岸的本土海洋生物,被獅子魚大量吞食,引發生態浩劫。

在台灣方面,1990年代,從美國大西洋沿岸引進的紅鼓魚,原本應該在漁塭飼養,後來大量在台灣西部海域流竄並自然繁殖,成為世界第三起侵害本土生態的案例。

在野外生存的龍虎石斑,改以小型魚類為主食。(廖運志提供)

在野外生存的龍虎石斑,改以小型魚類為主食。(廖運志提供)

來自大西洋的紅鼓魚是外來海水魚種成功入侵的世界第三起案例,目前已能在野外繁殖。(廖運志提供)

來自大西洋的紅鼓魚是外來海水魚種成功入侵的世界第三起案例,目前已能在野外繁殖。(廖運志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