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會落幕 政府將制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落實願景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產官學研齊聚一堂的第11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全科會)今天落幕,在女性人才培育、支持基礎科學、促進與人文社科合作等面向都取得共識。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做結尾時表示,後續政府將邀集各部會,依會議結論制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以逐步落實2030的願景。
科技部指出,本次全科會所探討主題包括「人才與價值創造」、「科研與前瞻」、「經濟與創新」、「安心社會與智慧生活」等,與瑞士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特別版」的理念不謀而合,即各國因應後疫情時代的新經濟體系,必須更重視永續性、包容性,並要導入數位創新科技,從人力資本、創新生態系、市場與環境便利性等面向,推動新經濟模式,展現我國未來科技藍圖不僅立基產業優勢,回應各界需求,並能緊密扣合國際趨勢,邁向相同目標。
經由2天的熱烈討論,科技部表示,各項議題獲得許多重要共識,在人才與價值創造方面,必須強化女性人才培育與擴大科研活動參與機會,並檢視新興科技與未來產業需求,持續厚實我國教育能量。在科研與前瞻方面,必須建構穩健的創新生態體系,持續支持基礎研究,並加強需求驅動或核心價值驅動的科技研發,以及促進人文社科合作。
在經濟與創新方面,必須推動產業智慧化與數位經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轉型,並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力道,優化環境以協助新創。在安心社會與智慧生活方面,必須加強公私協力,共同提升我國產業資安防禦能量,並推動智慧健康照護,發展精準健康科技,提升全民健康福祉。
沈榮津強調,政府非常重視國家的科技發展,將在5+2產業創新的利基上,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從多元面向完善科技發展政策,讓台灣在世界科技版圖不僅占有一席之地,還能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後續將邀集相關部會署協調與確認策略措施的分工後,依照會議結論制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民國110至113年)」(草案),經陳報行政院核定後,由部會署落實計畫推動,逐步實現創新、包容與永續的台灣2030願景。
這次標語是「創造未來」,吳政忠解釋,所謂未來的科技,2020年到2030年,科技會跟社會需求、經濟、產業、環境永續有所結合,形成人跟萬物連網的社會、多元族群包容、循環永續的社會。而這幾年數位科技發展腳步很快,會藉由科技上中下遊鏈結,積極回應社會、達到永續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