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烏腳病之父」曾文賓 陳建仁曝台灣砷中毒研究對全球貢獻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因投入烏腳病研究並找到致病元凶,而有「台灣烏腳病之父」之稱的花蓮慈濟醫院榮譽院長曾文賓22日逝世,享耆壽98歲,前副總統陳建仁昨日在臉書PO文悼念逝者,同時披露台灣砷中毒研究對全球衛生的卓越貢獻。
陳建仁寫道,花蓮慈濟醫院榮譽院長曾文賓教授曾獲頒「醫療奉獻獎」,畢生行醫逾半世紀,是台灣烏腳病研究的先行者,他說,自己同為流行病學家,曾向曾文賓教授請益過烏腳病與皮膚砷癌的研究,並欽服於曾「仁心仁術、誨人不倦的態度」。
陳建仁表示,烏腳病曾盛行於台灣西南沿海一帶,自1920年起就有零星病例傳出,當時由於患者不多,這個神秘怪病一直未引起注意,直到1954年才被學者暫時定名「特發性脫疽」並發表於《台灣醫學會雜誌》。
陳建仁指出,研究人員在統計調查時發現,當地烏腳病病例與飲用深井水有關,經進一步抽絲剝繭後才確定引起烏腳病的元凶就是水中蘊含的高量砷,而曾文賓教授當時調查了超過4萬名居民的烏腳病及皮膚癌盛行率,確定了砷含量與罹患烏腳病及皮膚癌風險的關係,美國環保署當時就曾引用曾文賓當時的研究數據,將飲用水砷含量標準訂為50ppb(parts per billion,10億分之一)。
陳建仁續稱,他所屬的研究團隊自1985年起發表慢性砷中毒與各種癌症、心血管疾病、周圍神經病變、眼科疾病的關聯,證實上述疾病的風險都與飲水砷濃度及累積砷暴露量等因素呈現劑量效應關係,他說,「由於台灣砷中毒引起內臟癌的研究數據最完善,美國環保署再次引用台灣數據重新訂定飲用水含量標準,由原本的50ppb降為10p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