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降雨創27年最少!氣象局:冬季仍有寒流來襲機會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表示,今年除5月、8月雨量高於平均值,6、7、9月都少於平均值,今年秋季全台13站平均雨量為354.8毫米,比同期減少271.7毫米,減幅超過4成,成為台灣27年來最乾的秋天。(記者蕭玗欣攝)
〔記者蕭玗欣/台北報導〕秋季進入尾聲,時序即將進入冬季,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年秋季(9-11月)台灣平均氣溫明顯偏暖,其中日月潭氣象站更出現同期史上最高溫;氣象局也指出,今年梅雨季提前結束,且夏季無颱風生成,秋季生成的13個颱風僅一個閃電颱風侵台,導致今年9至11月全台13站平均雨量較同期平均值大減4成,創下1993年以來雨量最少的一年。展望未來一季,氣象局說今年冬季氣溫接近正常,但因為是反聖嬰年,仍有寒流來襲機會。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表示,今年除5月、8月雨量高於平均值,6、7、9月都少於平均值,今年秋季全台13站平均雨量為354.8毫米,比同期減少271.7毫米,減幅超過4成,成為台灣27年來最乾的秋天。
呂國臣表示,今年秋季受鋒面、颱風外圍雲系影響,東北部降雨正常,反觀西半部及花東地區降雨明顯偏少,其中日月潭測站更創下1941年以來秋季雨量最少的一年,阿里山測站也創下同期第5少,不及同期4成,淡水、台北、梧棲、嘉義、成功等6測站秋季雨量更擠入設站以來前10名少雨。
呂國臣說,今年梅雨季提前結束,7月又無颱風生成,雖秋颱數量偏多,不過大多集中在10月份,且僅1個閃電颱風侵襲台灣,其他路徑大多偏向日韓及南海,對台影響不大;據統計,今年秋季生成的颱風數為13個,較同期平均值增加2個。
呂國臣說,台灣水庫位於山區,但今年連山區雨量都偏少,表示水庫蓄水量較低,導致台灣用水情況嚴峻。
至於為何今年颱風一個接一個躲過台灣?呂國臣解釋,一般而言,9月颱風生成位置會在菲律賓東側季風槽上,但今年台灣附近太平洋高壓勢力強、季風槽弱,10月份起颱風數雖增加,但生成位置都在菲律賓東側或菲律賓西側,此時台灣附近的太平洋高壓仍強勢,颱風無法接近台灣,導致台灣降雨少、用水情況嚴峻。
氣溫方面,今年台灣秋季平均氣溫為25.9度,高於平均值1.02度,明顯偏暖,創下史上第3高溫,尤其中南部氣溫偏暖,日月潭測站更創下歷史最高。
呂國臣說,展望未來一季,今年反聖嬰現象仍在發展中,預估將持續到冬季,從過去經驗來看,反聖嬰年的時候,菲律賓附近容易產生氣旋式差異,台灣附近東風、東北風會增強,有利於北方冷空氣南下,台灣冬季天氣型態會偏乾冷;整體來說,12月會偏暖、1月起開始出現偏冷訊號,但在全球暖化及反聖嬰年兩相相抵之下,2月氣溫以正常機率最高,冬季氣溫仍屬正常。
氣象局說,寒流平均襲台天數為6.6天,雖然在全球暖化影響下,寒流並不明顯,但今年受到反聖嬰年影響,大環境有利於北方冷空氣南下,估計今年隆冬之際還是會有寒流南下。
降雨方面,氣象局表示,12月無明顯降雨訊號,1月東亞及台灣雨量偏少到正常、2月略少雨,冬季雨量為偏少到正常。氣象局也提醒,冬季為一年之中雨量最少的季節,呼籲民眾節約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