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科技新貴棄高薪種大豆卻差點吃土 靠「創意食農教育」逆轉勝

陳光鏡、蔡慧璇夫婦種大豆,用「創意食農教育」逆轉勝。(記者顏宏駿攝)

陳光鏡、蔡慧璇夫婦種大豆,用「創意食農教育」逆轉勝。(記者顏宏駿攝)

2020/11/14 16:17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原本在科技大廠擔任工程師的陳光鏡,5年前放棄高薪,與太太蔡慧璇回到彰化北斗老家種植國產大豆(黃豆、黑豆),因為不諳行銷,只會種、不會賣,一度半年賣不到100包(每包500公克),後來他們走入校園,以國產大豆作「食農創意教育學習」,大受師生歡迎,意外打開大豆通路,光是去年就賣出5000公斤的黃豆,他們以北斗為生產基地和食農創意教學點,日前更獲農委會推薦為「國產雜糧,十大經典體驗路線」的第二名。

陳光鏡用「創意食農教育」逆轉勝。(記者顏宏駿攝)

陳光鏡用「創意食農教育」逆轉勝。(記者顏宏駿攝)

陳光鏡、蔡慧璇皆為農業和行銷的門外漢,只因「想讓國人吃到不噴農藥、不施化肥」的大豆,傻乎乎的投入,沒有龐大的資本,也無像樣的實體店面,竟然靠著「食農教育」翻轉農業奇蹟,也開啟國人吃國產黃豆的習慣,他們的故事成為農委會推廣國產雜糧的經典範例,今天特別在其北斗契作基地辦理大豆食農體驗課程。

陳光鏡、蔡慧璇夫婦種大豆,用「創意食農教育」逆轉勝。(記者顏宏駿攝)

陳光鏡、蔡慧璇夫婦種大豆,用「創意食農教育」逆轉勝。(記者顏宏駿攝)

現年39歲的陳光鏡,彰師大物理系畢業後即到竹科某IC設計大廠擔任工程師,年薪逾百萬的他,工作壓力大,結婚後與擔任老師的太太思考「人生的下一步」,考量父母年邁,興起返鄉從農的念頭。

陳光鏡、蔡慧璇夫婦種大豆,用「創意食農教育」逆轉勝。(記者顏宏駿翻攝)

陳光鏡、蔡慧璇夫婦種大豆,用「創意食農教育」逆轉勝。(記者顏宏駿翻攝)

5年前他們暪著家人,在嘉義鹿草鄉承租2公頃的大豆田,利用假日做田間管理,操作了2年,技術純熟後,決定辭掉工作,全心投入行銷,豈料消費者因不知如何做大豆料理,就算標榜「有機、無毒」都乏人問津,2000公斤的大豆堆在倉庫長達半年。

陳光鏡回憶,為了賣大豆,他們走進傳統市場、大賣場,看著滿倉庫的大豆,他幾度流淚,想放棄,再回去當工程師,但朋友鼓勵他「消費者不會煮,就教育他們」。

於是他和太太從磨豆漿、做豆腐、豆花開始改變行銷模式,兩人都是師範體系出身,人脈都在教育界,他們發揮自己的專長,以大豆為主題,把數學、化學融入食農教育課程中,例如用豆漿教「濃度」,豆腐教「面積」,豆花需要熟石膏才能成型,用它來教「化學反應」,這種創意教學,成功打動學生的心,許多國小爭相邀請他們到校教學,不到一年的食農教育就將他們庫存的大豆銷光,讓他有信心再種下去。

2年前他回到北斗做契種基地,建立「田野勤學」品牌,以家裡的三合院做教育據點,去年種植5公頃,收成逾5000公斤。曾經半年賣不到100包的他,如今成為「國產大豆大戶」,收入已跟往日在科技公司上班差不多,回首這一段路,他說,要感謝太多人,他相信「夢想,真的可以當飯吃!但過程真的很辛苦。」

他表示,進口大豆非常便宜,但國產仍有他的機會,他很幸運能從教育切入行銷領域,建立國產大豆的價值。

北斗農會總幹事張桂連說,陳光鏡夫婦很難得,沒有經驗、沒有通路,卻把國產大豆賣得嗄嗄叫,靠的是對「國產、有機」的理念堅持,創造「田野勤學」的品牌價值,其次,他們專注「大豆食農教學」,因為課程活潑、精彩,上完課,會覺得「不買對不起這片土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