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型冠狀病毒命名「去中國化」 疾管署︰WHO避免污名化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WHO曾在2015年制定新疾病命名原則。(資料照,記者林惠琴攝)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WHO曾在2015年制定新疾病命名原則。(資料照,記者林惠琴攝)

2020/01/13 19:32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中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至今確診41例,重症7例、死亡1例,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此次檢出的病毒命名為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但命名「去中國化」引發媒體關注,經衛福部疾管署解釋,原來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考量避免對於相關國家造成污名化而調整命名原則。

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對於疾病或病毒的命名方式,可能以發現者的名字,或是所在地地名等相關元素來命名,但被連結的國家或許感覺遭到污名化。

檢視過去疾病,包含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德國麻疹、日本腦炎、萊姆病都與最早發生病例或爆發流行的地點有關,而伊波拉病毒也因為疫情首度出現於非洲剛果的伊波拉河流域而得名。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分享,事實上,WHO於2015年5月已有制定新疾病命名原則,提到使用諸如「豬流感」和「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之類的名稱,會給某些行業或社區蒙上了污點,對經濟和社會造成無意的負面影響,而疾病名稱即使使用不合適,也難以更改。

羅一鈞指出,針對相關擔憂,WHO、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密切合作,並與國際疾病分類(ICD)開發出一套用於命名新人類傳染病的標準,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國家、經濟、人民與動物的不必要負面影響。

在WHO的新疾病命名原則下,或許就能夠解釋此次中國新型冠狀病毒以發生年份,加上新型冠狀病毒命名,而非以發生國家命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