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研院學者指導印度女孩 全球首次揭開飢渴大腦機制

文章第一作者芭雅希(Bhagyashree Senapati)。(記者簡惠茹攝)

文章第一作者芭雅希(Bhagyashree Senapati)。(記者簡惠茹攝)

2019/12/20 15:13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印度26歲女孩芭雅希來台攻讀博士學位,與中研院學者林書葦組成跨國團隊,全球首次解開飢餓和口渴的大腦機制,將有助於憂鬱症、厭食症等等動機系統相關疾病。芭雅希當初捨棄德國就讀機會而選擇台灣,她說,台灣有很好的學術研究環境,還會推薦更多印度朋友來台灣做研究。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研究員林書葦與中研院國際研究生學程博士生芭雅希組成跨國團隊,全球首次發現神經傳導物質leucokinin的功能,該物質會調控果蠅的覓水覓食行為,研究可望應用於憂鬱症、厭食症、成癮症等等跟腦內動機系統有關的神經疾病,本月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

林書葦指出,感到口渴和飢餓時,腦中會形成驅動力讓我們想去找水喝或吃東西,心理學稱為動機,而動機系統在腦迴路中以什麼形式存在、如何控制我們行為,到現在都是未解之謎。

林書葦表示,由於果蠅有跟人腦相似的運作行為,所以團隊以果蠅為實驗對象,研究有3個重要發現,研究發現神經傳導物質leucokinin的調控機制,可以同時傳遞飢餓和口渴的訊號,人類大腦有類似傳導物質,飢餓、口渴的時候該神經傳導物質活性會上升,釋放更多神經傳導物質,

而抑制該神經傳導物質的活性後,林書葦說,口渴飢餓的果蠅也不會去找水喝或找食物,就像得到厭食症,活化後,不渴不餓的果蠅,會像得到強迫症,不會得到好處也會去找水或食物來食用,而神經傳導物質則會進一步透過活化或抑制不同的多巴胺神經元,來控制不同行為。

林書葦也強調,渴與餓的腦迴路並不是兩條平行線,而是經過很多神經傳導物質交互作用後,決定哪個多巴胺神經元要被活化,執行哪項行為,類似機制也會在其他生物身上存在。

林書葦指出,渴與餓都是屬於腦中動機系統的機制,當我們知道其中一個動機系統如何作用,有助於了解其他動機系統相關的疾病,例如憂鬱症患者可能會出現不想吃飯、不想出門的狀況,厭食症、強迫症和成癮症都跟動機系統有關。

文章第一作者芭雅希(Bhagyashree Senapati)是林書葦指導的學生,芭雅希來自印度,年僅26歲,已經來台4年半,她說,上個月剛以本研究取得博士學位,當初雖然同時也有申請上德國的學校,但是經過印度指導教授和朋友的推薦,選擇來中研院就讀,這幾年來她認為中研院是很好的研究機構,也很歡迎國際學生,她從中學到很多,更發現還有很多研究可以深入探討,所以也有推薦其他印度朋友來台。(17:35更新)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研究員林書葦(左)與中研院國際研究生學程博士生芭雅希(中)組成跨國團隊,解開飢餓與口渴的大腦運作機制,更是全球首次發現神經傳導物質leucokinin的功能。(記者簡惠茹攝)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研究員林書葦(左)與中研院國際研究生學程博士生芭雅希(中)組成跨國團隊,解開飢餓與口渴的大腦運作機制,更是全球首次發現神經傳導物質leucokinin的功能。(記者簡惠茹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