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7次流標 「台灣紫禁城」鹿港龍山寺山門髹漆施作今開工
〔記者湯世名/彰化報導〕有「台灣紫禁城」封號的彰化縣鹿港鎮國定古蹟龍山寺,其山門髹漆施作發包作業,期間歷經7次流標後,終於今天順利發包開工,工期預計330天。縣長王惠美在開工儀式中說,期望能藉此讓珍貴的山門得以受到具體保護,成為彰化縣文化資產彩繪修復的示範點,讓民眾從古蹟建築中感受到歷史軌跡與文史教育的意涵。
王惠美今會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副局長張仁吉、鹿港鎮長許志宏、彰化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陳仕賢與人間國寶李秉圭、施鎮洋等人於龍山寺會勘。王惠美表示,一個城市的偉大,不在於建築的高度,而是在文化歷史的深度,龍山寺興建於1776年,主祀觀世音,有「台灣紫禁城」之稱,是台灣5座知名「龍山寺」中保存最完善、規模最大;104年各界對兩側迴廊修復顏色產生廣泛的討論,106年獲文化部補助辦理山門髹漆施作發包作業,期間歷經7次流標,她上任後,積極配合文化部邀請學者、專家等單位多次協調與修正,終於順利開工。
她說,這次山門髹漆施作委託傳統匠師曹仙文老師辦理,並全程進行施作紀錄及縮時攝影,以及委託中華木質構造建築協會辦理山門木構件損壞調查,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也透過精密儀器檢測,還原各年代更動的歷史。
檢測還發現,以前的山門及木柱並沒有施以披麻捉灰的方式,長期裸露在外,使木材劣化,因此這次修作方式採用傳統工法以光油(桐油)混礦物性顏料施作,並於木基層(地仗)施作披麻捉灰的工法,期望龍山寺能成為彩繪修復施作的典範。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副局長張仁吉則說,龍山寺山門自從審議後,他們就進行保存、強化、除塵等工作,甚至利用科技儀器進行長期性的科學分析與色彩測試,昨天終於能開工,這次會保留一個樣本,進行修復前後的對照,經過科學檢測與色彩分析,以及修復師傅細緻性的修復過程,可以有好的品質。
鹿港鎮長許志宏表示,龍山寺不僅是國定古蹟,也是鹿港國寶,這次髹漆修復工作,相信會有很好的成果,並且保留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