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諮詢6年成長4倍,民團籲重視「年輕型失智」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28萬人,為幫助失智症家庭,衛生福利部與台灣失智症協會合作,提供上班日一天12小時的失智症關懷專線服務(0800-474-580 失智時,我幫您),由失智友善大使謝祖武代言此專線。根據專線統計,近年來關於年輕型失智症的諮詢來電越來越多,諮詢的時間及問題都比老年型失智症多,建議未來民間及政府應加速設立專屬年輕型失智者的服務,以減輕年輕型失智者家庭之困擾。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專線開放時間為早上9點至晚上9點,由社工、護理、心理等專業人員提供專業諮詢,讓失智者與照顧者在需要幫助時,能有一支電話可以求助。失智症關懷專線提供服務逾10年,今年1月至10月間,共5774通諮詢電話,較6年前成長4倍,個案追蹤電話則近3100筆諮詢數,可見失智症服務需求日益增加。
湯麗玉表示,根據失智症關懷專線統計,近年來,諮詢年輕型失智症問題的來電越來越多。今年1月至10月間,共483通來電諮詢年輕型失智症問題,平均諮詢3.36個問題,高於整體平均值2.10個問題;近6成諮詢時間超過15分鐘,也高於整體只有15%諮詢時間超過15分鐘。由此可見,年輕型失智症家庭的需求更複雜、困擾也更多。
湯麗玉指出,其中,來電諮詢常見的問題,包含失智者易怒、不安、重複行為時該怎麼處理;如何與失智者溝通、有什麼服務對年輕型失智者有幫助、找不到專屬年輕型失智者的服務,怎麼辦?還有工作問題、經濟問題等。年輕型失智者照顧不易,比老年型帶來更多的困擾。
台灣失智症協會陳達夫理事,同時也是台大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表示,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失智,即65歲以下確診失智症者,全台推估約萬人,其病因較為複雜,但仍以阿茲海默症居多。約有3分之1的年輕型失智者早期徵兆並非是記憶障礙,且臨床症狀多變,因此家人往往一開始沒發現,最後花費3至4年才確診失智症。
而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年輕型失智者罹病時正值中壯年,常是家中主要支柱,罹患失智症將對整個家庭的經濟、工作、家庭步調都帶來極大的衝擊。如果發現中壯年人在記憶、定向感、語言、情緒、判斷力、個性上與過去有明顯改變,請留意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他建議及早就醫治療,並透過相關服務獲得幫助。
湯麗玉也提到,台灣目前針對年輕型失智者的服務量能仍極為缺乏,呼籲中央政府應規劃專案補助辦法,縣市政府則應加速設立年輕型失智者服務,由民間組織承接提供年輕型失智者社區據點或日間照顧中心,以回應年輕失智者家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