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歐美研究:同性性行為非由單一基因決定

英國8月底登場的「曼徹斯特同志嘉年華」會場。(路透)

英國8月底登場的「曼徹斯特同志嘉年華」會場。(路透)

2019/08/30 23:31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歐美科學家根據近50萬筆基因資料和訪談,進行歷來最大規模的性向與基因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性行為如同體形或智商,並非由單一基因決定,亦即沒有單一「同性戀基因」,而是受到成千上萬組基因和環境的複雜影響。研究成果29日發表於美國《科學》(Science)期刊。

研究團隊根據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及美國基因技術公司「23andMe」提供的逾47萬筆基因資料和生活資訊,展開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及個人是否有過同性性行為等訪談調查,發現可能有數以千計的基因組與同性性行為有關,影響程度約為32%;且又以其中5組「基因標記」(genetic marker)的關聯性最顯著,但影響程度不到1%。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布洛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學者尼爾(Ben Neale)指出,研究結果印證性向並非由單一基因決定,而是源於不同基因組中眾多小基因的交互作用,惟不可能透過基因準確預測個人的性行為,因為養育過程、生活模式等環境因素,也都會影響性向,就如同身高或心臟病是受先天基因和後天飲食、作息等因素共同影響。

但另一方面,本身為LGBTQ(男、女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與對性別認同感到疑惑者)的眾多科學家,擔心該研究會被有心人士利用,助長對同志族群的偏見和歧視。例如,基因影響性向的研究成果,可能會讓反同人士用以鼓吹基因編輯、胚胎挑選等手段,儘管這在技術上不可能實現;再者,性向非由基因百分之百決定,也可能導向「同性戀是一種選擇」的論點,並藉以推廣「性向矯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