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病》28歲新手媽媽為擠奶哺乳 竟擠出「媽媽手」

2018/11/05 19:12

28歲新手媽媽為擠奶哺乳,竟擠出「媽媽手」,經超音波及物理治療等改善。(圖:澄清提供)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28歲的新手媽媽因乳量不足,每隔2到3小時就要擠奶集乳哺育寶寶,因姿勢不正確,哺乳不到一週就罹患「媽媽手」,雙手手腕關節外側痛到無法擰毛巾拿奶瓶;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趙明哲指出,這名新手媽媽因擠奶姿勢不對,加上懷孕期間可能有水腫情形合併肌腱輕微腫脹,才會擠出「媽媽手」急性發作。

趙明哲說,這名新手媽媽因為乳量不足,因各式宣導都說母乳最好,加上親友好友說除親餵外,要多擠出乳汁以利分泌乳量,每2、3小時就趕緊擠奶集乳來餵食寶寶,一週後她的左右手的大拇指底部逐漸使不上力,甚至有疼痛現象,連奶瓶都拿不穩。

趙明哲說,媽媽手正式醫學名稱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新手媽媽在大拇指底部、靠近手腕的外側邊,因姿勢不對及手腕不當施力導致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肌腱及滑膜發炎腫脹,造成疼痛。

趙明哲指出,經搭配物理治療師執行超音波等儀器治療與運動指導及教導省力的擠乳育兒方法,新手媽媽接受兩週的復健治療後,手部已恢復正常功能。

趙明哲建議媽媽若需自己擠乳時,出力的手須手肘盡量貼近腰部,讓手腕關節呈直立方向,拇指才能省力施力,比較不會因擠乳而罹患「媽媽手」。

另在抱嬰兒時,盡量讓手掌、手腕成一直線,與五指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可避免嬰兒重量只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一旦發覺手腕外側持續疼痛,休息亦未改善,應及早尋求復健專科醫師診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