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公分〈台灣蕃人研究標準〉首度在台公開展示
展場內的巨幅照片,為伊能嘉矩至鄒族調查時,與原住民、漢人通譯、日本軍官合照。(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120年前的台灣,有什麼樣的族群生活樣貌呢?日據時期的日本人類學家伊能嘉矩〈台灣蕃人研究標準〉,首次在台公開展示,即日起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展出。
〈台灣蕃人研究標準〉是由伊能嘉矩以毛筆書寫、標註的台灣原住民分類架構手稿,長344公分,研究人員表示,後來有關台灣原住民的分類,即是依循這個標準,由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珍藏近百年首次公開展示,為了此次展出,事前還經過一段繁複的文件維護,以避免對文物造成損傷。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重返•田野:伊能嘉矩與台灣特展」,透過珍貴的田野調查紀錄、文物、影片與互動資料庫,引導民眾跟著伊能嘉矩的腳步,一起探索120年前台灣島上多元群族群的文化,感受台灣的生命力。
同時展出的還有記錄漢人宗教系統的〈信仰與迷信〉等豐富手稿資料。
伊能嘉矩是日據時期進行台灣調查研究的先驅者,他以10年的時間走遍全台進行系統性的田野調查,記錄漢人與原住民社會的文化、族群關係,以及台灣歷史的抄錄整理。
展覽中也藉由台大數位人文中心製作的「伊能嘉矩全巖灣實查地圖」,讓民眾透過歷史地圖對照伊能嘉矩手稿、日記、今昔原住民村社社名與族名對照,再透過「Story Map伊能嘉矩收藏台灣故事地圖資訊系統」,了解伊能嘉矩田野調查中所蒐藏的台灣故事。
伊能嘉矩的〈台灣蕃人研究標準〉手稿,全長344公分,首度在台公開展出。(記者劉婉君攝)
伊能嘉矩的〈台灣蕃人研究標準〉手稿,全長344公分,首度在台公開展出。(記者劉婉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