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桶狀海綿生態豐富 澎科大跨國團隊建議成立保護區

跨國研究團隊在澎湖南方四島及風櫃山水海域,針對底棲生物進行研究。(記者劉禹慶攝)

跨國研究團隊在澎湖南方四島及風櫃山水海域,針對底棲生物進行研究。(記者劉禹慶攝)

2017/10/11 18:33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與葡萄牙Areiro大學、荷蘭Naturalis生物多樣性中心及萊頓大學跨國際海洋生物研究團隊,進行澎湖海域25天及30餘次潛水採集及分析研究,發現澎湖有80種以上海綿,並擁有豐富的桶狀海綿,建議成立保護區加強保育。

跨國研究團隊由葡萄牙Areiro大學Daniel Cleary博士領軍,以澎湖海域底棲生物相為研究主題,經過30餘次潛水採集調查,範圍遍佈南方四島國家公園、花嶼、草嶼、貓嶼及澎南沿岸海域(風櫃、山水等),共採集約900個底棲生物標本(海綿及海蛞蝓),初步鑑定澎湖海綿種類累計80種以上,海蛞蝓40餘種。

其中海綿新紀錄種可達15種以上,研究成果豐碩,也發現澎湖海域有為數豐富的桶狀海綿,應立即規劃成立保育保護區。研究團隊同時培養200多個不同共生菌菌株,值得未來開發成為生物科技產業運用,也成功培養8種海綿,建立海綿養殖技術,可做為未來觀賞及商業價值物種,並將一部分採集樣本帶回荷蘭及葡萄牙進一步分析。

參與計畫的澎科大教授黃俞升表示,這次團隊合作研究成果豐碩,國外學者對澎湖海域的多樣性也非常驚嘆,希望未來有更多研究投入,使澎湖海洋生物在國際上發光。同時這次澎湖科技大學也組成跨領域合作團隊,包括海洋遊憩系、食品科學系及養殖系共同參與,對澎科大師生的學術研究能力提升有很大助益。

澎科大與葡萄牙、荷蘭跨國合作,建議澎湖成立海綿保護保育區。(澎科大提供)

澎科大與葡萄牙、荷蘭跨國合作,建議澎湖成立海綿保護保育區。(澎科大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