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場館隱藏公共安全危機 故宮2項缺失

消保處首次和環保署對室內空氣品質做檢測,結果發現故宮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超標。(資料照,記者鹿俊為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博物館、美術館也隱藏公共安全危機。行政院消保處和環保署稽查全台共15家博物館等展覽空間,發現有7家都有缺失,不合格比例約4成6;例如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超標、台灣美術館滅火器效能不足等問題。
消保處首次和環保署對室內空氣品質做檢測,結果發現故宮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超標,標準是1000ppm,但故宮內竟測到1488ppm;故宮內的樓層出入口電磁鎖也不合格。
另外,稽查還發現高雄市立美術館的消防水帶破損、國立台灣美術館一樓的滅火器效能不足,十三行博物館的安全梯防火門無法自動回歸和閉合。
環保署空保處專門委員徐淑芷說,故宮在複驗時已改正,且預計本月中旬左右,將公告新增公告六大類場所納入空氣品質控管。
公告後,所有博物館、美術館都要在1年內提出空氣品質維護計畫,並要自行做檢測、定期申報,環保單位也會進行稽查,不合格時會要求張貼空氣品質不好的標示,不貼標示者將罰5000元以上、2萬5000元以下罰鍰,若空氣品質不改善則罰款5萬元到25萬元罰鍰。
新增六類場所要控管空氣品質的包含博物館及美術館、金融機構、電影院、視聽歌唱業、表演廳、健身場所。
消保處消保官王德明說,被稽查出不合格的場館也陸續將缺失改善;王德明也點出,其實在中正紀念堂、台北市立美術館測到的二氧化碳平均值也有900多ppm,且抽驗時間是平日,假日恐會超標,已請館方注意人數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