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墾丁梅花鹿成災 專家:可開放狩獵了!

近年墾丁梅花鹿成災。(記者蔡宗憲翻攝)

近年墾丁梅花鹿成災。(記者蔡宗憲翻攝)

2016/06/30 01:01

〔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墾丁國家公園區內的梅花鹿復育有成,遊客在野外能輕易目擊,近年卻也造成範圍內農損嚴重,甚至已有闖入南仁山保護區的紀錄,危及珍貴植物生態,墾管處今年進行園區農作物危害計畫研究,對於梅花鹿族群控制,有學者疾呼「可開放狩獵了!」

以梅花鹿族群控制為主軸的「墾丁國家公園農業危害計畫」,昨天在墾管處進行期中報告,除了生育控制及保護農作兩大主軸,有與會學者則倡議,「只要法令上許可,不仿學習國外進行開放狩獵行為」,多管齊下來控制野外近兩千隻,並逐漸往北移動的梅花鹿族群。

「日本是用狩獵控制梅花鹿族群。」參與計畫的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裴家騏表示,會議中確實有學者提出「狩獵」控制族群,除了日本,美國、澳洲都有使用狩獵控制生物族群的作法,但在台灣仍有法令上的諸多限制,對狩獵屬於負面行為看待,可能得先從原住民基本法和國家公園法取得一致,才能繼續談狩獵行為。

裴家騏說,「野保法」規範危害農林作物的野生動物能排除,但國家公園法中禁止獵捕,或許可以建議政府修法,利用大型狩獵陷阱,冬天圍捕梅花鹿,春夏農作生產就能免於危害。

在狩獵行為仍未合法前,墾管處處長劉培東說,目前主要研究「生育控制」,利用比結紮成本低的短效型避孕疫苗,針對圈養的公母鹿注射,正進行劑量的測試,希望能儘快進入野外注射階段。

「保護農作」則改良原有的菱形隔網,並研究設置電網圍籬的可能性,希望減少梅花鹿卡網死亡,又能保護農民辛勤耕作成果。

梅花鹿對墾丁的慢性傷害,除了農作,珍貴植物及蝶類食草被啃食最令人擔憂,墾管處表示,梅花鹿是僅次於獼猴及野豬外,野外最大型的生物,除了人類外沒有天敵,梅花鹿能食用超過一百五十一種植物的特性(包括具微毒性銀合歡),已造成森林生態浩劫,進一步威脅森林中的底層生物生存,目前更有梅花鹿出沒南仁山保護區的紀錄,珍貴樹種可能被梅花鹿的鹿角磨死。

梅花鹿曾活躍於台灣平原及低海拔山區,但兩、三百年前鹿皮成為重要出口商品後,台灣梅花鹿遭大量捕捉,1974年被國際自然生態保育聯盟列為「全球最受威脅鹿種」,政府在七十三年由當時剛成立的墾管處擬定五十年梅花鹿復育計畫至今。

從八十三年在社頂公園野放十隻梅花鹿開始,截至九十八年停止野放,包括恆春龍鑾潭、出火、滿州九棚、永靖等地區,共野放兩百三十三隻梅花鹿,經過多年繁衍,估計恆春半島野外共有近兩千隻梅花鹿,其中近一千隻集中在社頂、籠仔埔及水蛙崛周邊,墾丁社頂部落也因觀賞梅花鹿,旅遊人數六年內成長三倍。

墾管處用三十二年復育出野外梅花鹿族群,並衍生出子代甚至孫代,去年底送出「台灣梅花鹿復育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報行政院核定,希望釐清台灣梅花鹿在法令上屬於野生動物或家畜的定位,因梅花鹿在民國77年訂定野保法前就已從野外絕跡,沒有野生族群,在台灣不屬於野生動物,但目前野外族群已近兩千,時空背景已經轉變,不過,至今保育主管機關農委會林務局仍未有具體結論。

「復育已經進入管理期,必須在人、環境與梅花鹿間找出平衡點。」墾管處表示,經過多次的會議及討論,決定針對梅花鹿族群控制,希望梅花鹿成為墾丁的觀光驕傲,而非居民及生態的龐大負擔。

「保護農作」則改良原有的菱形隔網,並研究設置電網圍籬的可能性。(記者蔡宗憲攝)

「保護農作」則改良原有的菱形隔網,並研究設置電網圍籬的可能性。(記者蔡宗憲攝)

墾管處目前採生育控制及保護農作兩大主軸。情境示意圖。(記者蔡宗憲攝)

墾管處目前採生育控制及保護農作兩大主軸。情境示意圖。(記者蔡宗憲攝)

梅花鹿復育有成,卻成農民夢魘。(記者蔡宗憲攝)

梅花鹿復育有成,卻成農民夢魘。(記者蔡宗憲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