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負雙親壓力讓孩子從母姓 這位爸爸這樣說...
歡喜從母姓座談會,邀讓孩子從母姓的溫炳原(左)及從母姓的朱雅君(右)分享。(記者方志賢攝)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高雄市社會局與高市婦女新知協會今舉辦「歡喜從母姓」座談會,邀請多名從母姓當事人分享,讓孩子從母姓的爸爸溫炳原說,如果說他因兒子從母姓被肯定,他覺得他父母應該更受肯定;朱雅君則說,她出身單親家庭,從有意識就期盼改母姓,盼到20歲終於如願,自主改母姓。
2007年民法1059條修改,將子女姓氏由「原則從父姓」改為「父母約定之」,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彭渰雯表示,舉辦座談會,希望提醒預備迎接新生兒的父母,除了為孩子取一個閃亮名字外,另可開始討論富含傳承意涵的姓氏,是要從父亦是從母?
溫炳原也說,因為太太投入性別議題,也在婦女團體工作,當太太發現自己懷孕了,就徵詢他的意見,希望肚子的孩子從母姓,這對他來講是性別意識的自我檢視,也是「知道,不代表就可以做到」的實踐挑戰,如今他從母姓的兒子已8歲了。
溫炳原表示,當他決定讓小孩從母姓時,第一道難關是讓他的父母理解其中的性別含意,盡管他們心存不悅、滿腦狐疑,也絲毫不減對這個孫子的疼愛,而他與父母似乎找到重新理解彼此的出路。朱雅君也說,他從小由媽媽、外公外婆帶大的單親家庭小孩,從小就盼望有天改從母姓,直到民法修正,她終於如願,她從母姓不僅是個人身分認同的展現,更代表她媽與阿嬤、爺爺廿來用心培育與付出,得到法理上的證明。
高市社會局與高市婦女新知協會舉辦歡喜從母姓座談會。(記者方志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