鼬獾咬傷人頻傳 疾管署提醒狂犬病疫苗處置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今年開始短短2個月,染狂犬病鼬獾咬傷人事件累計已經5例,相對去年全年僅4例,似乎有升溫的情況,因此疾管署今日致醫界通函提醒,醫師遇到疑似個案,須依「疑似狂犬病動物抓咬傷臨床處置指引」,協助民眾進行傷口處置,並經評估如未接受暴露前預防接種者,提供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病疫苗等暴露後預防接種。
疾管署指出,民眾若遭鼬獾、白鼻心、錢鼠(限台東市)或是出現明顯特殊異常行為,例如無故主動攻擊等動物抓咬傷,經判定疑似狂犬病,併傷口暴露等級為「第三類」;或是遭受鼬獾或白鼻心等狂犬病陽性動物抓咬傷者,暴露等級為「第二類」,建議提供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與暴露後首劑疫苗同時施打,且暴露後使用一次即可。
疾管署強調,若民眾於國內遭受野生哺乳類動物(含錢鼠)或流浪犬、貓抓咬傷,立即接種狂犬病暴露後「狂犬病疫苗」,需接種5劑,時程分別為當天,以及第3、7、14、28天,但野生哺乳類經檢驗陰性,或是流浪犬、貓觀察10日無症狀,均可停止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