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後第一座與日人合作復原的神社 鹿野龍田揭幕

台灣光復後,第一座與日人合作復原的神社在鹿野龍田揭幕。(記者王秀亭攝)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已有84年歷史的鹿野神社,在日本人離去後,僅存基壇至今,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當地居民提議下,著手進行復原工作,經日本「宮大工」的技術協助,歷時2年多的復原,於今天中午舉行揭幕儀式,縱管處長洪東濤表示,鹿野神社是台灣光復後,第一座與日本人合作復原的神社。
鹿野鄉龍田村在日治時期是移民村,終戰後日人離開台灣,原在龍田移民村內的神社也被拆的僅剩一座基壇,村民長年來對村內尚存的日本歷史建物極為保護,在鹿野鄉公所提案下,縱管處從101年起啟動復原計畫,並與在地居民討論後,決定以歷史復原手法重建鹿野神社。
洪東濤指出,縱管處委託有修繕八田與一宿舍經驗的中冶顧問公司進行長達2年的歷史考據、規劃、設計及監造工作,不僅所需木材從日本進口,並請來在日本僅存100餘位,專門修建神社的「宮大工」,與台灣工班合作回復當年樣貌。
協助復原神社的日本人水口透太及半價提供木材的父親水口尊,的建築方式,今天中午也落成揭幕活動上,並依日本習俗,以象徵當地豐收的鹿野米、鮮魚及蔬菜祭祀,中冶公司顧問郭中端說,鹿野神社是屬伊勢神宮系統,主要祭祀「自然神」,即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與日後交由鹿野鄉公所後,僅作參觀,不作為祭祀的用途並不違背。
相關影音

縱管處以歷史復原手法,重建鹿野神社。(記者王秀亭翻攝)

台灣光復後,第一座與日人合作復原的神社在鹿野龍田揭幕。(記者王秀亭攝)

水口尊(右起)、水口透太父子協助提供鹿野神社的木材及復原技術。(記者王秀亭攝)

鹿野神社在日本「宮大工」工匠與台灣宮班合作下,完成復原工作。(記者王秀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