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珊瑚價值40億 船帆石卻現大魚網

船帆石正出現笛鯛魚風暴,卻遭無情網捕。(記者蔡宗憲翻攝)
〔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海生館邀請學者舉辦「恆春半島水岸整合研究計畫」會議,分享過去一年多的研究成果,經學者們的研究資料分析,發現恆春半島西岸的珊瑚群聚呈現良性發展,海域珊瑚礁生態系趨向於健康狀態,美國傅爾布萊特研究員Nate Maynard初步估算,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的珊瑚礁總體價值約40億元,應該善加保護。
諷刺的是,學界興奮宣布珊瑚礁海域的高價值,一旁的海域卻出現大型三層網補罕見的「笛鯛魚風暴」,令人遺憾。
一群國內外潛水愛好者表示,前天到訪船帆石海底欣賞「黃金魚風暴」,正讚嘆墾丁海域的美麗,竟發現一旁有2件長達10公尺以上的三層網,一邊救魚,一邊氣的拍下影片、照片檢舉,希望墾管處「硬起來」。
海生館樊同雲研究員指出,近年來恆春半島西岸的珊瑚群聚呈現良性發展,在遠離河口的後灣、下水掘及萬里桐的石珊瑚數量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反映此海域珊瑚礁生態系趨向於健康狀態;成大助理教授張懿則利用衛星遙測發現,近20年的海水表面溫度並無顯著升高,且近10年沿岸海域的葉綠素濃度也未增加,顯示水質維持穩定。
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威良分析恆春氣象站資料發現,近40年每日的最高氣溫僅增加了0.12℃,但最低氣溫則增加了0.92℃;歷年每月降雨量的趨勢則維持穩定;因此,相對於台灣和世界的其他地區,恆春半島的氣候、海水水質與珊瑚生態尚維持穩定而並未嚴重惡化。
部分地區逐年回升的珊瑚礁生態,也讓國外學者給予極高評價,國傅爾布萊特研究員Nate Maynard初步估算,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的珊瑚礁總體價值約40億元,應逐漸降低漁獵對珊瑚礁海域的傷害,以永續的海洋觀光取代掠奪式的海鮮文化。
這項跨國會議分享恆春半島珊瑚研究狀態,外籍學者也建議將傳統漁業轉型高附加價值的海洋遊憩與運動,如潛水、帆船和遊艇發展,促進環境品質提升和永續利用。

學者研究,墾丁西岸珊瑚礁生態健康回升。(記者蔡宗憲翻攝)

潛水客急著將受困網中的魚救出。(記者蔡宗憲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