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胰臟癌、壺腹癌 罕見又危險!

2022/05/03 05:30

▲腹痛原因多,需鑑別診斷;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陳信佑)

文/陳信佑

近年來新聞報章雜誌皆陸續傳出有名人、政要罹患胰臟癌或是壺腹癌的憾事。這兩種癌變的診斷難度以及不良預後令人聞之色變。通常病患可能因為上腹不適合併體重減輕或食慾不振前來就醫,也常常被病患自我解讀為多年的胃病,但事實卻不是如此。

缺乏痛覺神經 診斷及治療難度高

究竟這兩種癌變為何如此難以診斷以及治療呢?人體消化器官中「胰臟」跟「膽道系統」的位置都約莫在胃以及十二指腸的後方;「壺腹」則位於「胰管」跟「膽道」的交會處,大小只有一顆黃豆般大,胰液和膽汁在這裡匯流,接著流進十二指腸。

由於人體的內臟器官缺乏明顯的痛覺神經,因此這些地方在產生腫瘤時,並不會有明顯疼痛的感覺。

通常等到腫瘤大到阻塞胰管和膽管時,膽汁就會淤積、無法流入十二指腸,接著就會出現皮膚跟眼白變黃這樣的「黃疸症狀」,小便可能顏色變深、變成茶色,糞便則會因為缺少膽汁染色而呈灰白色。另外也可能因為侵犯胃部而有胃口不佳、體重下降等症狀。

其實,胰臟癌的致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年紀大、有胰臟癌家族史、吸菸、嗜吃高脂飲食、酗酒,以及曾患有慢性胰臟炎(7-8成因為酗酒)、動過胃部手術等,都是可能的風險因子;目前壺腹癌沒有明確的危險因子。

針對這些高風險的患者,建議一定年齡以上的長者可以每隔幾年固定接受腹部超音波和抽血檢查,如果發現膽管變粗或是胰管異常,可以進一步做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檢查,及早在還未出現症狀前就發現腫瘤,盡早治療,另外一旦出現症狀則要盡快就醫。

目前斷層掃描與核磁共振針對兩公分以上的膽、胰相關腫瘤偵測率皆相當良好,但針對兩公分以下的胰臟腫瘤偵測敏感度就約只有85%左右,較新型的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則可以達到約90%的偵測敏感度。

至於預防上,平日多攝取蔬菜、水果,不菸、少酒、少油脂,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仍是防癌的不變法則。

上腹悶脹、食慾不振 要提高警覺

如果超過40歲,出現上腹悶脹、持續腹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嘔吐、腹瀉或黃疸,且原因不明時,要警覺可能是胰臟癌,應盡速至醫院腸胃肝膽科接受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等檢查。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醫師)

▲胰臟因位置較隱密,且缺乏明顯的痛覺神經,所以不易早期發現病變。(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