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頭痛欲裂誤認腦瘤 竟是青光眼作祟

2020/10/24 05:30

▲醫師提醒,青光眼高危險族群應每年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以利早期發現與治療;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70多歲的張女士,20多年前因頭痛、肩胛痛與胸悶就醫,被當成心臟病治療3個多月,仍然頭痛欲裂,甚至懷疑是腦瘤,最後竟然發現是青光眼作祟,所幸經藥物調整後成功控制眼壓、保住視力;醫師提醒,青光眼初期可能沒有症狀,或是以偏頭痛或噁心、嘔吐等症狀呈現,民眾應提高警覺。

張女士回憶當時頭痛欲裂的情形,已嚴重影響生活,因此辭掉工作跑醫院就是希望找出病因,但經常撐不住頭痛的感覺,痛到離不開沙發,吃止痛藥效用也十幾分鐘就失效,折騰3個多月,直到醫師建議做眼睛檢查,才發現是青光眼。

長庚醫院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賢立表示,眼睛的水晶體前方與角膜中間充滿房水液,提供眼睛組織營養,正常48%至90%的房水液會從小樑網膜排出、剩下由葡萄鞏膜排出,一旦排出管道出問題,房水液排不出去,眼壓就會增高,當眼壓太高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與視野不同程度的傷害,就是青光眼。

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指出,正常眼壓應介於11至20毫米汞柱,眼睛每天約分泌3.5毫升房水液,若排出少於3.5毫升,眼壓就會增高,出現噁心、嘔吐、視力模糊、劇痛等症狀。

▲青光眼患者張女士(右起)、呂大文醫師、陳賢立醫師一起呼籲青光眼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記者林惠琴攝)

亞洲人罹青光眼 25%恐瞎

陳賢立指出,亞洲人罹患青光眼後有25%的失明機率,在臨床上,青光眼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開放型,屬於慢性,初期視力維持正常,眼睛不痛不紅,直到周圍視野逐漸模糊,就會進展到視力逐漸喪失;另一種則是閉鎖型,屬於急性,患者可能有頭痛、噁心,若未及時就醫,恐數小時之內造成視神經損害而永久失明。

青光眼不可逆 降低眼壓助緩解

呂大文說明,目前治療青光眼只能延緩視力喪失,無法治癒,而降低眼壓是改善青光眼視野喪失的有效方法,可使用藥物、雷射或手術治療;近期也有可降低副作用的新藥問世,提供新選擇,建議患者要依照醫囑使用藥物,並定期追蹤眼壓、視神經與視野。

逾40歲、高度近視 應就醫定檢

陳賢立則提醒,年齡超過40歲,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或遠視加白內障患者,有偏頭痛、手腳冰冷且血壓偏低者,因器官移植或免疫疾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夜間看燈光有虹暈、無原因視力短期內變糟等,都是高危險群,可進一步進行眼科檢查,並且定期接受眼睛檢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