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頻繞台 我應增軍費反制
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在前天下午四點許進入我國防空識別區,並沿著台灣海峽中線以西航行,在昨晚九點半時駛離我防空識別區。(中央社資料照)
記者羅添斌/特稿
中國遼寧號航艦及其護衛軍艦昨天再次航經台海,我軍方出動機、艦進行嚴密監控,在中國艦隊繞行台灣周邊海域演訓已常態化的情形下,國防部以及「第二海軍」海巡署,相關預算規模都應重新檢討調增,才能有效因應中國擴軍帶來的威脅。
我國年度國防預算目前僅有三千二百億元規模,但光是人員維持費就佔了一半,軍事投資及作業維持的經費因此受到擠壓,難有成長的空間,政府還要朝全募兵制目標努力,義務役將在明年底劃下休止符,這些都讓國軍的人事成本居高不下。
美國政府上週宣佈最新對台軍售案,總金額達到十四.二億美元,約合台幣四三三億元,若以十年為期程來消化,軍方每年度要編列四十三億餘元來執行,但未來十年也是台灣「國艦國造、國機國造」政策的高峰期,還要加上國造天弓三型飛彈進入量產等,這些都要擠進軍方的年度預算內,陸海空三軍勢必要使出渾身解數,確保各自軍種預算計畫的城池。
然而,面對中國軍備快速、大量的汰舊換新,以及艦隊、機隊將環繞台灣演訓視為常態化等不利因素,軍方以及在戰時轉換為「第二海軍」的海巡署,以現有的預算規模,加上過半的預算都被人事費吃掉的窘境,早已無法有效因應中國擴軍威脅,國防部及海巡署的年度預算都應適度擴充。
海巡署已向政院提出「籌建海巡艦艇前瞻發展計畫草案」,預計以十年為期,獲得包括四艘四千噸級大型巡防艦在內的各式海巡艦艇,但光是艦艇載台的建造總金額即約五百億元,海巡署平均每年度要投入五十億元來執行,蔡政府既要求海巡署強化海權及巡防功能,就應給足執行任務所需的糧草。
蔡總統日前主持三軍六校聯合畢業典禮時主動提及,將視實際需求及國家財政能力,「適度調整國防預算規模」,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目前已進入框定的關鍵時期,蔡總統上述宣示能否落實在明年度預算中,相信很快就能得到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