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會議開不完 扁馬都有前例

由於台灣的憲政體制是偏向總統制的雙首長制,以致過去不管是陳水扁或馬英九擔任總統,也無論是多數執政或少數執政,都另設高層會議作為決策模式。(資料照)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由於台灣的憲政體制是偏向總統制的雙首長制,以致過去不管是陳水扁或馬英九擔任總統,也無論是多數執政或少數執政,都另設高層會議作為決策模式。
陳水扁當年因泛藍分裂而以未過半的選票當選總統,民進黨在國會的席次更不到三分之一,再加上陳水扁未兼黨主席。以致陳水扁剛上任時,透過不同的餐會來處理黨政協商。
包括陳水扁在週二晚間與行政院長唐飛進行餐敘,週三上午再與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會面;週三中午另有謝長廷召集的黨政協商會報。然而,當時的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數度砲轟唐飛、與扁缺乏合作默契,凸顯當時的政府運作已經出現扞格。
張俊雄於二○○○年十月擔任行政院長後,高層會議就組成包含府、院、黨、黨團的「擴大決策會議」,隨後形成「九人小組」,成員包括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民進黨黨主席、立法院黨團總召及府、院、黨的三位秘書長等。如遇重大議題,也會邀相關部會首長列席說明。
二○○二年七月,陳水扁兼任黨主席後,民進黨中常會就納入府、院、黨、黨團重要成員,取代九人小組,成為行政、立法和黨務間的決策溝通平台。
不過在陳水扁不再兼任黨主席後,又出現黨政不同調的問題。扁再次邀集「黨政合議高層會議」,成員包括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民進黨主席、總統府秘書長、國安會秘書長、立法院黨團總召,故又稱七人小組。
馬英九二○○八年擔任總統後,也在週一中午召開俗稱五人小組的府院黨高層會議,成員包括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國民黨主席。而在馬於二○○九年十月兼任黨主席後,改由國民黨秘書長與會。
二○一三年九月爆發「馬王政爭」後,總統府決定由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取代王金平,並將名稱更改為「黨政會報」。並於二○一四年三月,納入甫接任國安會秘書長的金溥聰,成為六人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