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資源整合 立委籲通盤檢討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科技部南海國際研究中心定位不明
〔記者蕭婷方/台北報導〕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但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昨指出,科技部雖提出成立「南海國際研究中心」的新構想,但主軸以環境與災防研究等自然科學領域為主,台灣東南亞研究屬弱勢、至東南亞留學者比率也低,新南向在人力資源養成、科學研究補助與國際交流、智庫與資源整合平台設置等政策作為須整體檢討。
公費獎學金比率低
吳思瑤指出,科技部自一○三至一○五年第一季共提供三七九四五案、三百八十八億零九百五十萬元的專題研究補助,但補助「東南亞研究」者僅卅三筆(○.○八六%)、二千二百萬元。一○五年度教育部公費獎學金七十七個名額,僅一個機會開放予東南亞政治經濟研究,且只限赴新加坡,顯見政府提供之誘因與宣導不足。
吳思瑤也指出,科技部雖提出成立「南海國際研究中心」的新構想,但乃為整合既有研究計畫,主軸以環境與災防研究等自然科學領域為主,有「重自然理工、輕人文社會」之憾。且「南海國際研究中心」目標定位、組織位階仍不明確,如何協助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有待觀察。
對此,教育部國際司表示,公費留考明年度會新增東南亞、南亞名額;學海會增加東南亞的比率。
科技部自然司也回應,自然科學與東南亞、南亞國家合作基礎較深厚,但東南亞與南亞文化相對多元、不易統合,現已積極與各國建立互動合作機制,會加強人文學術領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