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追憶臺灣史詩畫家—陳澄波不只是二二八 ◎王子碩

巴克禮牧師故居早被拆除。(王子碩提供)

◎王子碩

1979年張捷攝於嘉義蘭井街故居,身邊擺的是陳澄波畫作,左方作品為〈清流〉。 (李賢文攝,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

1947年3月25日嘉義車站前,在二二八事件中代表嘉義市民前往水上機場與中國軍隊和平交涉的畫家陳澄波,與同行的嘉義菁英一同被公開槍決身亡。這位台灣家喻戶曉,留下無數經典作品的史詩級畫家,人生畫布被子彈畫下了句點。

從畫作〈新樓風景〉可看到巴克禮牧師故居昔日風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

傳說中,寫信不用寫地址,只要有「陳澄波」大名,郵差就能將信件寄達陳府,但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執政者硬是將他的名字從台灣人記憶中抹去。2015年發生畫作失竊事件後,新聞主播對於誰是陳澄波渾然不知,竟隨口唸出「陳澄波自己本人也相當的緊張」。這麼荒謬又誇張的現象說明了一整個世代的台灣記憶,曾經這般消失過。

1926年陳澄波入選帝展後於東京美術學校畫室接受記者採訪,右圖為數位上色。(王子碩提供)

陳澄波1895年生、1947年卒,對於歷史敏感的人,相信已可感受到這兩個年份代表的意義─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帶來快速現代化的劇烈文化衝擊,台灣人在文化夾縫中奮力前行,陳澄波跟著啟蒙浪潮,一步步展開他燦爛的藝術生涯。1947年,原本對國民黨政權高度期待的台灣人見識其落後貪腐的真面目後引爆全面衝突,最終發生二二八事件,陳澄波不幸遇難。

陳澄波自畫像(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

陳澄波的一生,就是台灣命運劇烈轉折下的縮影。

〈嘉義街外〉變身大畫家 破衣燦笑成永恆

陳澄波在就讀國語學校期間受到對台灣美術史影響甚鉅的大師石川欽一郎啟蒙學畫,畢業後已有穩定教職的他,毅然決定前往就讀東京美術學校。家庭生計交由牽手張捷獨力承擔,陳澄波孤身一人在東京艱苦求學,終於在1926年10月10日,作品〈嘉義街外〉(原名〈嘉義の町はづれ〉)入選當時美術界的最高榮譽「帝國美術展覽會」,為台灣人以油畫入選帝展的第一人,透過報紙報導,頓時成為家喻戶曉的大畫家。

透過當時記者採訪所留下的影像,可以看到他當時的衣服相當殘破,不難想像他在東京留學的困苦。入選帝展不只是陳澄波在困境中突破的成果,照片中燦爛的笑容,彷彿他正在跟愛妻張捷說:「我終於做到了!」

陳澄波走在台灣藝術啟蒙的路上,並在1930年代前往國際勢力縱橫的上海任教,足跡遍及東南亞,也參與了台灣美術史上重要組織「赤陽洋畫會」、「臺陽美術協會」的創設,並全臺走透透,用畫筆為台灣各地留下一幅幅珍貴又美麗的身影。

巴克禮故居被拆除 〈新樓風景〉留存身影

以筆者故鄉臺南為例,陳澄波留下了許多經典畫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臺南神學院區域之系列作品。臺南神學院源於長老教會蘇格蘭宣教師巴克禮牧師(Thomas Barclay)1877創立之「大學」(Capital College),1901年於臺南城東門新樓病院旁購地建立神學校新校舍,輾轉成為今日之臺南神學院。

巴克禮牧師在1895年民主國總統劉永福逃離、日軍兵臨城下即將對臺南城發動總攻擊前夕,接受無計可施的臺南居民委託,冒著槍殺危險,在茫茫黑夜中走向日軍軍營轉達居民意願進行和平交涉,最終使臺南化險為夷事件平安落幕的事蹟,至今仍為臺南人津津樂道。可惜神學院場域中包含巴克禮故居在內的幾棟重要歷史建築,均已被拆除或改建,連照片也相當少見。為這些建築留下美麗畫作的陳澄波作品,別具意義。

二戰日本戰敗,蔣介石勢力依盟軍命令派員前來在簽約確認歸屬前軍事代管台灣,看到官員貪汙腐敗一連串倒行逆施的作為,文化素養匱乏的「祖國」真面目浮現,使台灣人快速從歡欣鼓舞變成全面憤怒,終於在1947年2月27日查緝私菸衝突事件後全面引爆,並變成全島全面衝突。

陳澄波因為輩分崇高、又能以華語溝通,所以代表前往與被圍困在水上機場的中國軍隊交涉,表達希望停止使用武力、官方承諾改革,讓事件和平落幕。但當對方確定蔣介石已派出援軍將抵臺鎮壓後,談判代表們就遭到逮捕,3月25日於嘉義車站前槍決。

為和平使者巴克禮故居留下畫作的陳澄波,如前人一般走向和平談判的道路,卻是不一樣令人鼻酸的結局。他在遺書中寫道:「為(嘉義)十二萬同胞死而無醜矣」。

嘉義車站槍聲響 女人藏畫(話)訴相思

陳澄波被槍決後,張捷將畫作小心收藏在閣樓,同時在門口焚燒畫框等物品,製造畫作已毀的假象,騙過了監視特務。她把畫藏得好好的,也將滿腹的話藏在心裡,等待重見天日的一天。

幾十年過去,台灣緩步走向民主化,獨裁勢力已不能隨意剷除異己,張捷則是年復一年默默將畫作拿出來透氣,以免發霉,我們才能看見一幅又一幅令人驚豔的作品,這些作品告訴我們曾經有那麼一個台灣人在新舊文化夾縫中奮力向前、追尋自我綻放光芒的時代。

翻著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出版的《回歸線上的候鳥─陳澄波作品特寫》,看每一張畫作都是屬於台灣的無價資產,既是陳澄波的熱情、也是牽手張捷藏話又藏畫幾十年的思念。

希望有一天,當人們提起陳澄波,聯想到的不再是嘉義車站前的那顆子彈,而是「他曾經在我家附近畫了什麼樣的畫作」、以及他為台灣留下了什麼樣的美麗。

一起珍惜,謝謝前輩留給我們的一切。

(聚珍臺灣創辦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