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103歲歐吉桑 贏得年輕人的心

周俊男

每位接觸過史明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說,我也不例外。

2009年,媒體報導歐吉桑在東京病危,當時我正在出版社工作,默默替歐吉桑擔憂。不久,社長將歐吉桑回憶錄的一章交給我編輯,細讀《穿越紅色浪潮》,才驚覺印象中的台獨大老,竟然曾是中共的地下情報員!幾個月後,歐吉桑聯絡上我,談到了他的回憶錄,希望我能幫忙編輯。我猶豫,怕自己能力不足。但歐吉桑如此厚愛,沒有拒絕的道理。

親切對待回憶錄編輯

第一次見面時,歐吉桑說回憶錄快寫好了。沒想到,還是琢磨了6年,直到2016年才出版。這段期間,隔幾個月就會跟歐吉桑見個面,每次3、4個小時的對話,讓我有機會認識這位傳奇人物。第一,歐吉桑待人親切,與想像中殺氣騰騰的革命家截然不同。第二,歐吉桑學識淵博,談吐間充溢著歷史與哲學氣息,他的學問跟實踐渾然一體,確實稱得上知行合一。第三,歐吉桑很看重也尊重社會底層大眾,更不厭其煩地向他們重複解說基本學問。而且歐吉桑態度開放,跟年輕人相處怡然自得,也贏得青年發自內心的敬重。

《史明回憶錄》手稿。(前衛出版社提供)

2015年底,歐吉桑因過勞而再度病危。我在大林慈濟醫院的加護病房內,看見歐吉桑插著點滴的雙手,吃力翻閱著厚重的回憶錄校本。「再不出版就來不及了!」當時我們都這樣想。歐吉桑才終於停止增補,《史明回憶錄》趕在隔年1月出版。這本厚重的回憶錄,記錄了歐吉桑激越的人生經歷,以及他深信奉行的精湛學識。我曾建議歐吉桑將回憶錄分成上下冊,上冊寫經歷,下冊寫思想。但歐吉桑拒絕了,「因為這樣就沒人要看這些學問了!」的確,在回憶錄發表會上,我觀察到讀者大都草草略過學問的章節,只想看歐吉桑的生命故事。

歡迎改稿 回憶錄不肯分冊

「句子哪裡不順,你儘量改;有看不懂的,你儘量問。」這是歐吉桑當初交代的編輯原則,我想,也適用在我們如何對待離世後的歐吉桑。我們不該把他偶像化,歐吉桑有偉大之處,但不是完人。我們可以誌謝歐吉桑的啟示,但不該以歐吉桑之名夾帶自己的主張。

史明90高齡仍親自撰寫厚達千頁的《史明回憶錄》。(前衛出版社提供)

此刻的歐吉桑,已是台灣史的一部分。

(作者為《史明回憶錄》編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