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為什麼要聽「馬勒三號」?

水藍將指揮國台交演出馬勒第三號交響曲。(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提供)

◎記者何宗翰

第三號交響曲是馬勒交響曲中,唯一不觸及死亡的作品,但對大自然風光、對凡人內心的苦惱與對永恆天堂的渴望都有動人描繪。馬勒曾說:「你已不需要再去欣賞美麗的風景,只因我把世上最美麗的風光,都寫進我的這首交響曲裡。」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邀請水藍指揮,十二月將分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嘉義市文化局音樂廳演繹此曲,邀請丹麥女低音蘇珊納.雷斯馬克擔任獨唱,台中藝術家合唱團、惠文國小、彰化藝術高中國中部的合唱團一起合唱。

馬勒是捷克人,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受教育,因其猶太人身分,一直在匈牙利、德國等地飄泊,在歐洲眾多歌劇院中擔任過指揮,最終仍回到維也納。馬勒在一八九六年完成第三號交響曲,隔年他被任命為維也納愛樂指揮長達十年,親自指揮演出該曲,維也納愛樂能有今天的水準,馬勒功不可沒。

交響曲從古典樂派開始,一直到柴可夫斯基、布拉姆斯,大概都是起承轉合四個樂章,快板、慢板、或者一個小步舞曲,再回來主題快板,好不容易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加入人聲合唱進來,在當時就是很大的革命,馬勒則是完全打破了這些古典樂派的作曲方式。

「馬勒第三」曾被二○○四年奧運選為配樂,經典電影《魂斷威尼斯》也有出現,但因為每隔三十或四十小節就有轉調,對演奏者是很大的挑戰。國台交團長劉玄詠說,國台交已經七十二歲,是亞洲第二老的交響樂團,為了要提升實力,曾請小提琴家林昭亮擔任駐團藝術家三年,從巴洛克時期、韋瓦第的四季、莫札特的作品開始,調整弓法、音色,讓弦樂部分脫胎換骨,包括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布拉姆斯的四大交響曲、舒伯特、舒曼、德弗札克、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都演過一遍。

接下來挑戰十九、二十世紀的曲目,考驗音色、色彩、技術的成熟度,包括華格納、理查史特勞斯、馬勒、布魯克納都是升級的重要門檻,去年就規劃要挑戰馬勒的十大交響曲,但是馬勒還未完成第十號就過世了、第六號牽涉悼亡,有一些演出的禁忌,得另找適當時間演出,今年的第三號交響曲已經是最後一曲。

馬勒最短的第一號交響曲大約五十分鐘,第三號有六個樂章,指揮慢一點可能到一百一十分鐘,快一點也要一百分鐘,足足有兩倍長。四、五樂章中加入獨唱及兒童合唱團,第四樂章是跟人的對話,用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句子放在歌詞裡面,第五樂章是跟天使的對話,第六樂章是跟愛對話,層次很高。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