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鞋市不景氣 台灣品牌首見虧損

2016/04/06 06:00

中國傳統鞋市不景氣,品牌面臨營收及獲利衰退的挑戰,開始縮減零售門市。(路透)

編譯楊芙宜/特譯

中國傳統鞋市不景氣,「百麗」、「星期六」等中國女鞋大品牌面臨營收及獲利衰退的挑戰,開始縮減零售門市,香港上市、主要在中國發展的台灣品牌達芙妮也公布去年營收下滑近2成、10多年來首見虧損,凸顯受到中國經濟成長減緩、民間消費力減弱等大環境轉差衝擊,及電子商務及同業殺價競爭加劇,傳統產業原有利基已面臨轉型。

達芙妮國際3月底甫公告,2015年度由盈轉虧,從2014年的淨利1.76億港元轉為去年的淨損3.79億港元,為10多年來首見;去年營收較前年下滑19.1%,至83.79億港元。達芙妮前次出現虧損為2001年,當時該公司尚未大幅擴點。

旗下品牌有DAPHNE(達芙妮)、SHOEBOX(鞋櫃)、Aee(愛意)的達芙妮國際表示,影響去年銷售大幅下滑因素包括:中國經濟和零售環境進一步轉差,導致消費意欲疲弱;夏季延遲、冬季氣溫異常溫暖;網路推廣,攤薄實體門市客流;業界競爭更激烈,提早折扣;股市波動以及中國消費者出國消費,影響境內市場需求。

中國女鞋市場惡化

去年下半年,中國傳統女鞋市場情況進一步惡化,達芙妮緊急採取因應措施,如關閉虧損店面、精簡人事、遷移工廠、加快清理存貨等;2015年一整年該品牌的銷售門市淨減少827個據點。達芙妮集團本身評估,今年首季核心品牌業務同店銷售跌幅已縮窄至個位數,不過第2季展望仍具挑戰性,由於春夏新品上市仍有許多不明朗因素。

達芙妮國際的前身為專門替國際鞋品牌代工的「喬志」,1977年由互為姻親的張文儀、陳賢民在台中沙鹿創立,1988年就趁中國改革開放之際在福建莆田設廠,為台灣鞋業搶灘前進中國的第2家企業,1990年最早以「美達妮」品牌生產女鞋,1995年在香港掛牌上市,公司經營最早以批發銷售為主,2000年後逐漸轉向直營店、商場專櫃等經營品牌為主,定價策略也由平價轉向多價位多品牌策略。

不過,就在廣州、深圳等地今年紛紛下起數十年來第一場雪之際,中國傳統女鞋市場也遭遇「世紀寒潮」,大品牌含「百麗」、「星期六」、「千百度」在內的中國女鞋企業多面臨成長瓶頸,出現同店銷售下滑,開始縮減門市。業界人士表示,目前實體店面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鞋類市場飽和且需求疲弱,品牌實體店可能面臨洗牌。

千百度縮減零售店

百麗在3月29日晚間發出的盈利警告,指鞋類業務表現持續疲弱,以及費用增加,截至2月底止年度(2015/16年度)的財務業績獲利恐年減約35%至45%。

星期六公布的2015年業績快報顯示,淨利年減31.72%,至2455萬人民幣;營收年減7.9%,至16.19億人民幣。千百度去年儘管營收、獲利均有所成長,但淨減了33家表現欠佳的自營零售店、65家第三方零售店。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等市場人士表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多少對傳統女鞋市場的銷售疲弱帶來衝擊,女鞋品牌單純走規模化、拚產能、降成本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已經走不通了;電子商務走低價策略,在價格上具備相對優勢,對消費者而言,去實體店看款式,上網選產品已經很普遍。

九派諮詢總經理邵立剛指出,光依賴布局電子商務也走不通,在某種程度上電商只是增加一個跨地域的店鋪,在行業洗牌過程中,新品牌不斷進入,如何細化管理,才是在地鞋業應該審慎考慮的。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