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策因素 爽領獎金遮羞布

2015/09/15 06:00

今年國營事業「考成獎金」仍是齊頭式全數甲等,連虧損三百多億的中油都有近三個月年獎可拿。(資料照)

記者黃佩君/特稿

馬政府前年才高調宣稱要改善國營事業經營績效,強調不再「齊頭式」發放年獎。但選舉近了,改革就只剩口號,今年國營事業「考成獎金」仍是齊頭式全數甲等,「績效獎金」更是想盡辦法提高到上限,連虧損三百多億的中油都有近三個月年獎可拿。難道會吵就有糖吃?改革只是做做樣子!

國營事業獎金之所以年年引發爭議,就在虧也領、賺也領,且有時候大虧還領更多,完全背離社會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常識,讓必須受景氣波動、年獎縮水的一般勞工難以接受;而國營事業標準與外界不同的關鍵,就藏在「政策性因素」黑幕裡,表面看似有理,實則是灌水「裝肖維」,成了國營事業爽領獎金的遮羞布!

例如,去年台電「政策性因素」就高達二一九億元,但深入分析,其中竟有八十九億元的「配合政策燃料下跌,盈餘增加回饋民眾」;這八十九億元本來就是台電非經營績效產生的超額盈餘,理當回饋到電價調降,但卻算進台電負擔的政策性因素,讓計算獎金的基數提高,如此邏輯,全民能服嗎?

此外,中油一直抱怨油價公式造成政策性虧損,在油價持續下跌時出現買高賣低,虧損應算進政策性因素。但油價單向下跌是從去年開始,試問,在油價上漲時,中油買低賣高產生的超額利潤,有退還給人民嗎?漲價不退,跌價虧損卻列入政策因素,由全民買單,此種邏輯,怎能令人信服?

台電、中油員工也許自認委屈,認為其高薪才成為眾矢之的。但銀行、半導體等年終獎金高,為何不引發怨懟,主因就是績效掛帥、有賺才有;但國營事業總是無功有賞、打破免賠,執政者則是一碰選舉,改革馬上低頭,如此上下交相賊,讓民眾怎能不怨氣沖天?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