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公公併搞不定 拿什麼打亞洲盃?

2015/04/26 06:00

中信金併購東京之星銀行,創下台灣銀行收購日本銀行業首例。(彭博資料照)

記者王孟倫、高嘉和/專題報導

海外併購案例

為協助我國金融業打亞洲盃,金管會推動多項開放政策。不過,學者批評,國內金融機構自己都無法整併,「公公併」連個影子也沒有,光靠併購海外小規模金融機構,不僅無法發展促成亞洲區域金融機構,而且還會提高我國金融機構之風險。

光靠併海外小銀行 無法成功

所謂「金融業打亞洲盃」,是金管會推動我國金融業透過併購或參股海外機構,以迅速擴大規模,希望未來促成三至五家金融機構,成為亞洲具指標性之區域性金融機構。

不過,曾任兆豐金控總經理、現為中國科技大學商學院長董瑞斌直言,推動金融業打亞洲盃,要先想清楚,到底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規模變大?還是只想走出去有業務?

董瑞斌說,我國金融機構原本在亞洲就有不少分支據點,若是為了規模變大,最快、最有效方法,就是把台銀和土銀兩家公股合併,也就是「公公併」,馬上就能擠入世界前百大銀行;台銀和土銀沒有民股,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我們要拿什麼去打亞洲盃?

董瑞斌認為,若要促成金管會說的「亞洲區域金融機構」,就要類似新加坡的星展銀行之規模,但是,星展當初也是先在國內進行合併,光靠購併海外小規模機構,要如何把規模壯大?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也表示,金融業打亞洲盃,方向應該是把自己規模做大、在國內先整併,接著,再到先進經濟體國家佈局,有利吸收其新的技術與制度。我們有這麼多家公股金控或銀行,政府有力量可介入整合,結果,在自己國家都搞不定,無論「公公併」或是「民公併」都沒有下文,只想出去併購海外機構,本末倒置。

「當地好的金融機構,通常都不太好併!」邱俊榮直言,去海外併購是件不簡單的事情,之後能否打進當地市場,更是一大難題;尤其,我國業者最近併購或投資對象,多集中在東南亞,若繼續沿用這樣模式,完全沒有成功的機會,政府必須趕快修正步驟與方向。

併海外機構 先做好風險控管

立法院財委會立委吳秉叡強調,我國金融業無論去中國或東南亞併購海外機構,最重要的課題就是風險控管,尤其,銀行與保險業資金來自存戶與保戶,一旦海外分支機構出問題,就會燒回國內。

吳秉叡指出,沒人反對金融業走出去拓展市場,但必須做好風險控管,可惜,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到金管會建立起一套完備的「防火牆機制」。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