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彭博︰馬應重開機 調整傾中經貿政策

2014/12/02 06:00

與其助大企業西進投資

不如培育國內中小企業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彭博新聞專欄作家皮賽克(William Pesek)指出,國民黨在本次選舉大敗、選前中韓FTA(自由貿易協定)讓台灣邊緣化的經濟恐嚇牌失效,使馬英九總統任內最後兩年已失去推動兩岸更緊密經貿關係的民意授權,必須分散台灣成長引擎,「重開機」調整經貿政策;比起協助大企業赴中投資,培育中小企業、推動創意商業、提高技術價值鏈,更有益於台灣經濟發展。

皮賽克指出,民進黨支持的柯文哲贏得首都台北市長選舉,就像美國共和黨人失去大本營德州一樣,迫使行政院長江宜樺下台和馬英九成為跛鴨總統,馬所謂「盡快提出改革方案,回應人民訴求」的首要內容,即必須重新調整中國政策。

他說,太陽花學運抗議服貿協議強行闖關,和北京冷酷鎮壓香港佔中學生抗議,都使台灣人更反對「一國兩制」統一架構。

國民黨在過去選舉中高舉經濟大旗,倡議和中國更廣泛貿易與經濟整合,換來的卻是二○○八年之後五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三.三%,遠低於前五年平均近五%成長率;去年,經通膨調整後的薪資低於一九九八年水準;自馬上台後,房價已攀漲八十二%,貧富差距飆高。

皮賽克指出,台灣經濟需要的是「選擇」、成長引擎也要分散,馬選前說中韓FTA讓台灣邊緣化,但若聰明的話,任內最後兩年不如好好學南韓總統朴槿惠拚「創意經濟」。

放棄與中國在價格競爭

拚創意提高技術價值鏈

他認為,台灣人均所得接近四萬美元之際,應放棄和中國單就價格上競爭,利用金融資源、人力資本和法治等優勢,提高技術價值鏈,開發新產品、創意,以及帶來新就業機會和財富的顛覆性商業方法,才能提高生活水準。

皮賽克表示,台灣經濟強項在僱用了近六成台灣人和產值近七成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服務業,背後骨幹正是充滿生氣的中小企業生態體系。當中國以「規模」和「低成本」入侵台灣社會生計,馬應設計新的安全網來保護人民,透過更多政府投資、賦稅誘因和訓練,培育中小企業的成長和創造力,會比協助如鴻海等企業在中國開更多工廠,更能促進經濟發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