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三個荒謬假設 得出恐嚇結論

2014/11/18 06:00

記者鄭琪芳/特稿

中韓FTA對台灣當然會有影響,至於影響多大、如何因應等,應是國內產官學界理性討論的議題。但馬政府第一時間就大打「恐嚇牌」,提出超乎想像的衝擊數據,誇大中韓FTA的影響,部分紅頂商人也跟著唱和,藉此挾持服貿、貨貿。這套政商聯手威脅人民的戲碼一再上演,只會讓人民更加反感。

中韓FTA具體內容尚未出爐,在降稅項目及期程都不清楚的情況下,馬政府就急著公布評估數據。工研院昨再提出評估,指中韓FTA簽訂後五年內,對台灣製造業產值累計影響約六四八五億元;這項評估是在三個前提下完成,包括中韓全面調降關稅到零、中韓FTA利用率達一○○%、中國和台灣沒有簽FTA。

零關稅、100%利用率 擺明唬爛

兩岸貨貿談判是否拖到五年後,姑且不論,但中韓全面調降關稅到零,已被證實不可能,至少韓方極力爭取的汽車不納入,面板也要十年後再降稅。至於FTA利用率,受減稅幅度及行政成本的影響,加上中國海關舉世聞名的官僚作風,中韓FTA要達到一○○%利用率,幾乎不可能;以ECFA為例,第一年我方利用率僅約二成,目前約五成。

以工研院的專業,應不會不知道這些假設前提實現的機率極低,卻還以此進行評估,可信度令人質疑,也不符合其過去的專業形象。

台灣是WTO會員國,與許多國家關稅互惠,且在資訊科技協定(ITA)下,約六成出口貨品已免稅,未來ITA擴大為ITA2,更可提高至七成左右。何況,關稅減讓並非影響台灣產業競爭力的最大因素,近幾年中國大力扶植自己的產業,逐漸建立「紅色供應鏈」,兩岸從合作轉為競爭,才是台灣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

不過,馬政府仍陷入依賴中國市場的舊思維,一再打出恐嚇牌,想藉此拉抬國民黨的選情,恐怕只會帶來反效果。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