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助轉型、降成本 風電國產化雙贏

2021/10/13 05:30

台大工學院副院長江茂雄指出,風電國產化目前已受國內外開發商肯定,不但可協助台灣產業轉型,也逐漸降低風場建置成本,絕對是雙贏策略。(江茂雄提供)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今年原應併網風場受到疫情影響,加上產業在地化學習曲線拉長,外界擔心離岸風電未來發展整體規劃是否能夠實現政策目標。長期投入此領域的台大工學院副院長江茂雄指出,風場建置與國產化進度雖受疫情影響,包括國外高階技術人員無法來台,重要設備及材料的供應也受到耽擱,但問題都有明確解決方案;他強調,國產化目前已受國內外開發商肯定,不但可協助台灣產業轉型,也逐漸降低風場建置成本,絕對是雙贏策略。

今年原應併網風場開發因疫情影響而延遲,落後進度將於明年趕上。江茂雄指出,影響範圍不只有台灣、而是全球性;國內以往從未做過如離岸風電水下基礎這麼龐大的海上結構物,關鍵技術問題在於銲接。他說,台船、中鋼過去雖有很多專業人員,但是台灣過去的證照及品質規範是依據美國ASTM標準,而離岸風電是走歐盟慣用的ISO及EN標準,兩系統轉換間需時間培養,也會遇到人員取得證照及熟練規範的問題。

江茂雄指出,原本的解套方案是從國外引進高階銲工,來彌補台灣短期不足,但因疫情爆發無法順利來台,這只能靠台灣加速培訓銲工解決,目前包括金工中心、廠商本身都已加入培訓行列。

但這是否意味風電國產化沒效益?江茂雄仍然對國產化表示肯定。他解釋,目前台灣能力不足部份需靠替代方案進口處理,但外購部分也要提出替代方案,可用其他國產化項目補足。他認為,目前問題的解決方案很明確,「缺技術就技轉、缺設備買設備、缺銲工就培訓」,國內供應鏈也都已著手進行,政府要做的就是去了解技術門檻,「適時拉他一把」來補足技術缺口。

江茂雄強調,他個人對國產化的制度或要求「絕對贊成、支持」;因離岸風電分散式的發電系統,是台灣少數靠內需就能夠撐起利基產業的機會,國內供應鏈一但切入,未來訂單就是每年幾十座,且至少能一直維持到二○四○年。他還透露,部分外國風場開發商一開始對國產化要求不以為然,但在疫情及全世界製造業分工轉變後,有不少高階主管私下表示台灣的風電國產化策略是正確的,一項項成果逐月已可看到,國產化不但協助台灣產業轉型,也會逐漸降低台灣風場建置成本,他認為是雙贏策略。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