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鏈遭滲透染紅》專家:比照美CFIUS 提高監管密度

2020/10/17 05:30

立委蔡易餘昨召開記者會指出,中資恐「繞道」規避台灣法規,取得台廠技術與人才,促經濟部修法把關。(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今年中國立訊、藍思科技接連收購台廠在中國產能,文匯法律事務所統計,近五年來中企共斥資一○五二億元收購台廠在中國產能,反映中資「繞道」收購台廠在中國子公司股權或產能,導致技術、產能、人才外流,台鏈遭染紅,未來可能衝擊國內科技業,建議提升國內投審會職能,參考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作法,提高監管密度。

文匯法律事務所所長楚曉雯指出,過去廿年來,政府為鼓勵台商出國賺取外匯,管制相對鬆散,目前台商赴中國投資限制採「負面表列」,不涉及先進技術、國防相關產業均可赴中國投資,且台廠在中國落地,旗下子公司營運、股權及資產轉讓等,只要事後兩個月內報備即可。

主動審查 可要求暫停交易

隨著紅色資本滲透益發嚴重,楚曉雯建議,提升投審會職能,並參考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作法。她說,目前投審會偏向被動審查,加上裁罰手段有限,人力、資源不足,均影響其職能發揮;相較之下,CFIUS針對外人對美企投資有「主動審查」權限,只要CFIUS認定收購資本有問題,可要求暫停交易,且收購或投資方必須提出最終受益人資料,監管密度、能力均高於台灣投審會。

中經院研究員馬毓駿則認為,以立訊、藍思兩併購案來看,出售的產能未涉及核心技術,且若緯創、可成拒絕出售,中企可另外建置產能,屆時反面臨紅鏈削價競爭。

此外,隨著美中貿易衝突升溫,未來供應鏈可能走向美中脫鉤,中國產能僅可供做內銷,台廠產品若要輸美,則要轉往東南亞、東歐、中南美洲等地設廠,「對兩台廠而言,此時出售是最好的選擇。」他認為,相關修法也須考量是否可能導致台商布局、產能轉移面臨進退兩難的局面。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