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疫情衝擊紡織業 產官研合作重啟MIT產業鏈

2020/05/28 05:30

日譽是專業染整廠,擁有染紗產能每月45萬公斤,染布產能25萬公斤。大缸、小缸都能染,多色段毛巾織物有利毛巾產品質量提升,創造更高附加價值。(記者陳柔蓁攝)

〔記者陳柔蓁/台北報導〕疫情導致紡織產業斷鏈,因南緯(1467)在台灣收起染紗產能後,部分毛巾業者突然找不到供應商。經濟部工業局、紡織研究所、毛巾公會、絲綢印染公會合作,把在地供應鏈重新串連起來,昨日帶著一群毛巾業者到桃園觀音工業區的專業染紗廠日譽公司參觀。

經濟部工業局、紡織研究所、毛巾公會、絲綢印染公會合作,把在地供應鏈重新串連起來,昨日帶著一群毛巾業者到位於桃園觀音工業區的專業染紗廠日譽公司參觀。(記者陳柔蓁攝)

工業局率毛巾業參訪日譽

毛巾公會理事長、廣福毛巾董事長陳永元表示,毛巾在台灣產值不高,但是民生必需品,許多公司擔心產業源頭若消失,要研發出新商品會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因此台北、雲林、彰化等地的毛巾業者,熱烈前來日譽公司參觀,希望產研攜手合作,讓台灣MIT重拾光芒。

絲綢印染公會理事長、和友紡織董事長卓欽銘表示,他公司幾乎都做外銷,但「客戶打噴嚏,我們重感冒,才知道自有供應鏈是很重要的。」他3月起每週都到台灣在地公司訪查,台灣色紗部分從中國、孟加拉、印度進口,疫情停工導致產業鏈斷鏈,日譽是台灣少數僅存的染紗產能,可以滿足內銷,且是大缸、小缸都能染,符合台灣多變化的產品結構,原來是世界製造,現在台灣要思考把紡織生態系串連回來,紗線能量更要MIT、留下來。

日譽董事長林芳明表示,疫情導致世界供應鏈轉變,公司先前做外銷為主,但外國客戶因疫情暫停2季不開發新品,流失訂單,希望可以趁此機會與在地毛巾業者串連,除了讓公司存續,也是有利台灣保留研發能量。以前世界品牌會在台灣開發新款鞋、服飾,幾年前這些品牌的亞太開發中心外移到中國,近年來因美中間的矛盾,品牌開發中心慢慢移回來台灣,台灣更要擁有在地研發能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