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看問題》風電國產化 可積極勿太急

2019/09/01 05:30

風電產業鏈供應商直言,台灣畢竟是從頭開始,政府一定要有耐心,風電產業鏈非一蹴可幾。(資料照,記者林菁樺攝)

記者林菁樺/特稿

「台灣要讓風電變成風電產業鏈」,國產化的確立意良善,也是讓台廠能在短時間內發展成風電產業鏈的重要關鍵,但緊湊的時間壓力,先前已出現自產量能不足,台電鉅額風場標案恐又為完成任務而加碼預算,不禁想問︰「風電國產化到底是福還是禍?」

台電的二期離岸風場兩度流標,讓人想起二○一七年示範風場教訓,當時僅三家入選示範風場,台電是唯一的國營事業,勇敢扛下示範風場要拚國產化目標,卻深陷四度流標泥淖中,終敵不過工期壓力,將國產任務拋諸腦後,調高五十五億元預算,才順利決標。

時隔兩年,台灣海峽的淘綠金熱潮從未間斷,官方將審查第二批風場的國產化進度,台電彷彿失憶、忘了上回經驗,早在一年前就討論要委外找幫手,卻拖延至今年五月底才公告,台電說法是重大投資需做可行性報告,也要上報經濟部、政院核定。

涉及五二一億元預算投資必須謹慎,但明知十一月的國產化審查在即,效率竟如此低?且台電越急、廠商籌碼越多,淪落到兩度流標局面,不加碼預算,恐怕也沒人想幫台電跟國產化合約賽跑。

泛國營體系的中鋼(中能)風場跟台電屬同期考生,但中鋼的子公司興達海基是水下基礎供應商,中鋼本身則是風場開發商,一條龍體系較好掌握;中鋼也透露過,國產化合約最要考量的是交期、品質與價格,「時間」明顯是三大要素之一。

風電產業鏈供應商直言,台灣畢竟是從頭開始,沃旭去年國產化考核被打槍,就是因為台廠初期能量不足,一、二年與三、五年的學習曲線絕對不同,後面的風場不至於到無法供貨,但政府一定要有耐心,風電產業鏈非一蹴可幾。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