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學者︰津貼換加薪 薪資變化有盲點

2019/04/10 06:00

企業主傾向以提供津貼、獎金等「非經常性薪資」方式加薪。(資料照)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台灣近二十年來,青年實質經常性薪資不增反減。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分析,二○○○年以後,台灣經濟接連受到網路泡沫破滅、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及近期美中貿易衝突等輪番國際因素衝擊,導致企業主不敢加薪;而二○○八年金融海嘯,當時馬政府為了挽救失業率,推出「二十二K政策」,造成青年起薪出現「定錨效應」,更壓抑青年薪資成長動能。

二○○八年馬政府推出「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俗稱二十二K政策),提供企業每名實習生二十二K的補助金額;辛炳隆說,因政府補助過高,二十二K逼近當時一般大學畢業生薪水,導致出現「定錨效應」,企業轉而以二十二K為名,壓低新鮮人薪水;企業主聘用新人時,會參考新人的前一份工作給薪,這就是「定錨效應」。

只看經常性薪資 恐低估成長

但辛炳隆認為,近幾年來,企業主為避開經營風險,規避勞保等法定勞動成本,傾向以提供津貼、獎金等「非經常性薪資」方式加薪,例如常見的「保障十四個月月薪」等方式,取代調高經常性薪資;以「經常性薪資」觀察台灣薪資變動,可能無法看出整體薪資變化的狀況,且可能低估薪資成長情形。

中研院經濟所助理研究員楊子霆認為,台灣近二十年實質薪資停滯,與「產業轉型轉不過去」有直接關係。他建議,要讓台灣產業順利轉型,除了硬體製造外,台灣也要思考如何創新軟體端的應用,或提高服務業附加價值;另隨著美中貿易紛爭,許多台商、外商改變全球布局,如何吸引這些資金來台,協助國內產業轉型,也是政府必須思考的課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