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資海外併購 成交、破局金額新高

2017/01/01 06:00

德國晶片設備製造商Aixtron總部(路透)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湯森路透統計,二○一六年中資海外併購規模達二二○四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占全球跨國收購交易金額十六%。不過,中資海外併購往往夾帶國家資本,以取得中國策略性產業發展的關鍵及尖端技術,引發各國的反彈及國安顧慮,使得德國半導體設備商愛思強(Aixtron)等多起中資收購案夭折,收購破局的金額也創下三五六億美元的新高。

瑞士農化大廠先正達(Syngenta)(法新社)

過去一年,中資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砸錢大肆進行海外收購,但不少交易仍待各國主管機關審查,包括中國化工集團對瑞士農化大廠先正達(Syngenta)的四三○億美元收購案。中國化工已被迫二度延長收購要約期限,先是延至一月初,後再延至三月初,主因歐盟反壟斷機構對該案有疑慮。

國安疑慮 歐澳等國嚴審

事實上,去年各國加強阻擋中資的併購交易,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國家安全。例如,澳洲財政部在社會強烈反對下,去年八月以違反「國家安全利益」為由,否決中國國家電網、香港長江基建對澳洲最大電力網絡公司Ausgrid一半股權競標案,最後將Ausgrid股權留給自家人,賣給澳洲當地最大退休基金。

中資收購德國、荷蘭、挪威等國企也處處碰壁,遭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阻擋;其中,福建宏芯投資基金以六.七億歐元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大廠愛思強,連遭CFIUS和美國總統歐巴馬頒禁令否決。由於愛思強出產的氮化鎵成膜材料設備可作為武器系統半導體用途,多國「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就是使用愛思強技術來升級;而宏芯基金名義上為民營,但廈門政府控股達四十一%。

湯森路透統計,在擔憂中資擁有戰略性資產及潛在國安考量下,去年中資海外收購告吹金額達三五六億美元,為前年(廿億美元)的十八倍。花旗集團併購業務主管Colin Banfield表示,我們評估中國買家的整個架構和視角都已改變,現在考驗在於特定國家的監管機構阻力,以及中國外匯管制緊縮之下,能否真正完成交易。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