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半導體實力難忽視 英媒將台灣國旗變這麼大....

2022/07/24 07:28

英媒認為,台灣掌握全球主要先進晶片供應,美歐基於國安考量,正為晶片供應鏈自主化鋪平道路。(圖取自金融時報官網)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晶片法案》上路僅差臨門一腳,台灣及台積電以堅實的半導體實力,不斷成為話題焦點。金融時報主編分析,晶片已成為21世紀的戰略物資,也是未來地緣政治籌碼,目前台灣幾乎掌控所有先進晶片生產,卻面臨中國威脅,令美國等西方國家感到憂心,積極為晶片供應自主化掃清障礙,半導體供應鏈正往西方挪動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美國《金融時報》主編Gillian Tett 撰文分析《晶片法案》,文章援引美國俄亥俄州參議院議員Rob Portman的看法稱,現代工業部門都需要可靠的晶片供應,僅 2021 年供應鏈中斷就造成美國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減少2400 億美元。

德州參議員John Cornyn也說,如果美國未來無法獲得先進的晶片供應,GDP 可能會萎縮 3.2%,並在1年內失去 240 萬個工作崗位,3年就讓美國 GDP 損失超過 2 兆美元,超過 500 萬人失業。

因此,美國政府部門及國會對所有先進晶片生產幾乎仰賴台灣的事實,越來越擔憂,而中國又不斷威嚇台灣,烏克蘭情勢更凸顯了高度仰賴台灣晶片供應恐危及國安。

那麼晶片法過關,美國是不是就邁入晶片自主化了?文章認為這並不容易,因為設立1家晶圓廠至少需要2年的時間,美國缺乏像台灣半導體產業一樣的基礎設施及人才庫,成本也高,誠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之前所言,台積電美國廠的生產成本比台灣高出50%。

不過,文章強調,即使半導體供應鏈自主化短期難有成效,但沒有人懷疑鐘擺正在往西方移動,以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所提出的計畫為例,未來美國生產大約 30% 的晶片,歐洲生產大約 20%,比目前美國佔12% 、歐洲佔8%還高。根據這一願景,亞洲佔所有晶片產量將降至 50%。

文章強調,若撇開各國自身的利益不談,經由俄烏戰事,在在凸顯晶片對軍事領域的重要性,儘管(英特爾)這種大膽的改革可能無法實現,抑或不會迅速調整,但給投資者的訊息很明確:地緣政治籌碼戰將成為矚目焦點,現階段最應該慶幸的是西方企業不依賴俄羅斯提供晶片。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