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低軌衛星成富豪爭霸場 明年產值達 8兆

2021/12/28 12:29

SpaceX推出的星鏈計畫(Starlink)進度超前。(美聯社)

低軌衛星2022年產值估2950億美元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全球最新的太空競賽是要卡位衛星網路商機,衛星市場成長動能十足,2022年產值估達2950億美元(新台幣8.26兆元)。即將商轉的馬斯克旗下太空公司SpaceX、英國衛星公司OneWeb等業者備受矚目。隨著亞馬遜也加入戰局,低軌衛星將成馬斯克和貝佐斯兩大富豪太空爭霸的下個戰場。目前這些大廠的進度如何?誰又最有機會勝出?

全球約35億人未受網路覆蓋,在低軌衛星的輔助下,隨處都能上網的夢想,就快要實現。衛星通訊技術利用人造衛星做為中繼站,轉發無線電波,進行多個終端裝置間的通訊。因衛星通訊不受地形限制,擁有覆蓋面積較廣、傳輸量較大、穩定性較佳等優勢,幾乎可以傳送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

依軌道高度不同,通訊衛星分為低軌道衛星(LEO)、中軌道衛星(MEO)及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EO)。其中,距離地表最近的低軌道衛星通訊,高度距離地球高度約160-2000公里,優勢在於傳輸延遲較少、過程中耗損也較少。

低軌衛星 全球有4大競爭者

此外,為了滿足AI、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應用,大頻寬、低延遲、大量連結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低軌衛星強調不受地形限制,如山區、海上、沙漠等,且可與行動通訊5G互補。例如,低軌衛星可協助自駕車在接收不到行動網路時,改由衛星網路來通信及導航。

全球國際大廠搶進市場,大量低軌衛星建立高速網路的想法即將實現。目前4大競爭者分別是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旗下SpaceX、由英國政府和印度財團巴帝全球(Bharti Global)擁有的OneWeb、亞馬遜旗下Kuiper系統,以及加拿大業者Telesat等,也有其他公司想打入市場,但最終放棄。例如,臉書先前將衛星網路團隊賣給亞馬遜。

OneWeb在破產後谷底大翻身,最終於2020年7月由英國政府聯手擁有全球第3大電信版圖的印度財團巴帝全球出手標下。(路透)

SpaceX 已建立獲利商業模式

大廠間的太空計畫引發了投資人的興趣,畢竟全面商轉後,估可帶來數百億美元的營收。其中,SpaceX推出的星鏈計畫(Starlink)進度超前。SpaceX不但資金充裕,且商業模式儼然成形,以可回收的火箭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 或其他衛星業者運送補給品或發射衛星至太空賺取運費,進而分攤火箭發射、部署衛星等建置成本。

星鏈計畫經過多年發展,且在2020年底拿到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的8.85億美元偏鄉補助款後,10月公測的結果,網速表現比預期還好。2021年,星鏈加速發展,6月份發射衛星數量接近1800顆,8月馬斯克指出,星鏈已出貨10萬台的衛星通訊終端機。星鏈的目標是盡早在全球提供服務,並在2026年於低軌道部署1.2萬顆衛星。

英印合資的OneWeb 已發射逾300顆衛星

目前星鏈在北美、歐洲、南美洲等共21個國家提供服務,其他地區有待監管機關的批准。不過,星鏈服務的價格不算低,每月99美元外加1筆499美元的安裝費,接受度有待市場評判。此外,星鏈也還沒開始為SpaceX帶來收入,外媒先前報導,馬斯克在內部信提到,猛禽發動機主宰星鏈計畫成敗,1代星鏈無法讓公司賺錢,2代才能改善這個狀況。

另一個即將商轉的OneWeb,也是衛星大戰一大要角。OneWeb在破產後谷底大翻身,最終在2020年7月,由英國政府聯手擁有全球第3大電信版圖的印度財團巴帝全球標下。在巴帝全球董事長米塔爾(Sunil Bharti Mittal)的帶領下,OneWeb積極與電信商合作,助其擴大偏遠地區的網路覆蓋。米塔爾也積極拉攏印度政府,說服核准OneWeb在印度提供服務。

OneWeb也加速衛星群部署進度,目前已批准的648顆衛星,發射進度已過半。原本預計在2021年10月商轉,但因疫情、全球供應鏈瓶頸,尤其受晶片短缺嚴重衝擊,商轉時間延遲5-6個月。外媒也指出,OneWeb眼下最大的障礙並非發射衛星,而是如何加速接收設備的到貨和出貨。

亞馬遜先前也宣布,計畫在2022年第4季,首次為柯伊伯計畫發射衛星。(法新社)

亞馬遜的Kuiper 須於2026年署好1600顆衛星

至於亞馬遜的「柯伊伯(Kuiper)計畫」進度最慢,還沒有發射衛星到太空。儘管如此,因FCC規範需於2026年前完成1600顆衛星部署,亞馬遜才能保留許可證,然後在2029年之前發射其餘的衛星。再加上柯伊伯衛星群有助於吸引更多企業用戶使用亞馬遜雲端服務AWS,柯伊伯絕不會缺席這場競賽。

亞馬遜先前也宣布,計畫在2022年第4季,首次為柯伊伯計畫發射衛星。雖然起步將比SpaceX晚了4年,但一旦在軌道上部署578顆衛星,柯伊伯計畫就能開始提供服務,未來還預計要把3236顆衛星送上軌道。

貝佐斯很早期對太空事業展現興趣,旗下還有私人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主要投入軌道運載火箭研發及太空旅遊服務。但正因藍色起源的新葛倫火箭(New Glenn)開發進度落後,柯伊伯才不得不委由聯合發射聯盟發射衛星,導致整體成本大增,面臨SpaceX和OneWeb兩家公司的巨大挑戰。

自1990年代開始,大型企業對於低軌衛星的嘗試不斷,但最終都鎩羽而歸。例如比爾蓋茲曾資助的Teledesic,在成本飆至數十億美元後宣告失敗,摩托羅拉推出的銥星公司(Iridium)、美國衛星公司Globalstar、Orbcomm也相繼宣告破產。馬斯克也了解這段歷史,他也曾說星鏈也不保證能成功。SpaceX之所以能有現在的成就,主要的優勢還是在於可用自家火箭重複發射。藍色起源雖比SpaceX更早完成了火箭回收,但後來選擇小心謹慎、緩步發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