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雙11不瘋狂?資策會MIC調查 計畫性購物比例達6成

2021/11/10 11:24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電商購物節調查發現疫後新常態,電商購物節計畫性購物比例達6成。(取自淘寶)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今(10日)發布雙11購物調查,常參加電商購物節的消費者已高達7成,遠超過節慶節日、百貨周年慶與品牌周年慶,而台灣網友電商購物節年均消費金額1萬5073元。資策會分析,參與電商購物節比重攀升與疫情期間消費通路轉移有關,且受疫情影響,網友也更理性消費,在電商購物節計畫性購物的比例提升到6成。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針對常於雙11購物的族群調查,發現常參加電商購物節的消費者有67.2%,遠超過節慶節日的33.1%、百貨周年慶24.6%與品牌周年慶17.3%。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陳冠文表示,參加電商購物節的消費者比例已逼近7成,大幅超越傳統百貨商場購物節,主要與疫情期間消費通路轉移有關,且有機會帶動高消費族群一起轉移到線上。

在消費金額部分,曾在電商購物節進行購物的網友,1年在電商購物節的平均花費為1萬5073元,有63.5%年花費在1萬元內,而超過5萬元的高消費力族群占7%;會在雙11購物的族群,其年消費比整體高出1000元左右,達1萬6034元。

調查也發現,電商購物節的計畫性購物比例有上升趨勢,已超越衝動性購物達到6成,陳冠文分析,疫情期間有更多實體消費被迫轉移至線上,加上實體零售與品牌商積極布局網購通路,吸引更多消費者持續轉移,且面對電商幾乎「月月過節」型態,消費者開始習慣將各種日常購物轉移至線上,連帶提升計畫性購物比例。

至於對消費者有感促銷的前5大手段,依序為「免運59.7%」、「折價券40%」、「限時商品優惠31.7%」、「購物金贈送29.9%」與「行動/電子支付優惠26.8%」,陳冠文指出,可直接省錢或賺點仍然最吸引消費者,而第5名也說明行動/電子支付更普及已開始影響線上購物行為。

調查指出,網友在電商購物節遭遇的5大消費痛點,依序為「到貨時間不確定、優惠適用條件過於嚴苛、優惠適用條件過於複雜、商品庫存不足而無法購買、客服回覆速度慢」等,其中雙11購物族群更在意商品庫存不足的問題,是業者持續改善。

而網友愛電商購物節購物前10名商品依序為「個人清潔、3C、美妝保養、居家生活、內外衣著、家電、零食飲料、票券、流行精品、保健醫療」,其中,雙11購物族群最大宗的優先購買品項為3C產品,其二仍為個人清潔,顯示疫情提升消費者對個人衛生的需求。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