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一口氣推3款台製電動車 劉揚偉:鴻海與MIH成員競爭、分工

2021/10/18 13:26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與MIH成員競爭、分工,共同努力把出海口或市場打開,透過「共用底盤」加速電動車上市、用「量」降低製造成本。(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陳柔蓁/台北報導〕鴻海(2317)今在2021鴻海科技日(HHTD21)發表3款完全在台灣本土設計製造的電動車,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與MIH成員競爭、分工,共同努力把出海口或市場打開,透過「共用底盤」加速電動車上市、用「量」降低製造成本。

劉揚偉介紹,電動車由鴻華設計、製造底盤、進行IDM(設計製造),透過開放式底盤平台,MIH成員都能參與生意,呼籲ICT同業接下來不只為別人代工,應把積累許久的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發揮,創造出更多價值,MIH也加速其他ICT供應商把系統解決方面能力,快速發揮出來。

劉揚偉說,零件產品上,鴻海都要分工、競爭,共同努力把出海口或市場打開,透過量降低製造成本,希望是正向循環,歡迎更多造車業者使用MIH底盤與造車設計,量越大、綜效越大就能支持競爭力,讓品牌客戶原先沒想到自己能夠造車的開始思考,目前客戶Fisker有原先使用的平台,特斯拉則還沒接觸到這方面生意,但他認為:「如果鴻海提供客戶成本更有競爭力的方案,客戶不會不採用的!」

劉揚偉認為,傳統車廠造車沒問題,但電子、軟體、半導體3大能力,是最大挑戰;ICT產業的挑戰則在不會造車,鴻海有裕隆這個造車夥伴就能解決這方面問題:「我要證明ICT進入汽車產業是比較容易的,但這個證明要3年時間。」

劉揚偉指出,「共用底盤」在電動車能加速設計速度的思維,在全世界都適用,能複製到美國、東南亞、歐洲、台灣、中國等製造基地,以後還有更多區域製造布局,ICT產業對區域製造還不習慣,對傳統車業卻習以為常。

劉揚偉分析,現在做手機容易,做品牌困難,品牌要在APP軟體設計上符合客戶需求,因此未來汽車的競爭是在軟體與半導體、硬體架構,這是鴻海最主要競爭所在。電動車將在明年開始對鴻海貢獻營收,2023年有爆發性。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