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高科技信貸規模達5160億美元 銀監會開嗆螞蟻集團 放話監管

2020/12/04 16:34

中國銀監會開嗆螞蟻集團及騰訊等金融科技業者「過度追逐利潤」,實施「掠奪性貸款」誤導消費者,放話監管。(路透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線上交易活絡,金融科技業者業績大爆發,據統計,中國高科技信貸規模達到5160億美元(逾新台幣13兆元),中國監管機構憂心忡忡,開嗆螞蟻集團、騰訊等金融科技業者「過度追逐利潤」,實施「掠奪性貸款」,還利用科技「誤導消費者」,並發生了套利行為,與持牌金融機構存在不正當競爭,擬定草案要求金融科技業者比照銀行,為其貸款提供30%資金,還要徹查是否有市場壟斷行為。

《南華早報》今(4)天報導,金融服務受惠於科技的發展,加以智慧型手機普及,中國消費者信貸市場呈現爆炸式增長,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高科技信貸市場,截至去年底,中國的金融科技貸款激增至5,160億美元,比2018年的3,630億美元增加了42%,規模僅次於日本及韓國。

報導稱,中國小企業大約有89.7兆人民幣的資金需求,去年有52%未被銀行滿足,而且中國大多數金融科技公司的貸款利率都比銀行業低,其中螞蟻集團的年利率平均為14.6%,低於政府設定的一年期私人貸款的15.4%上限。因此中國金融科技公司通過幫助缺乏抵押品的小借款人獲得信貸來促進金融普惠。

以螞蟻集團旗下的線上商業銀行MYBank為例,光是為了準備今年的光棍節,提供4000億人民幣無抵押擔保給小企業,之所以吸引小企業是因貸款只需不到3分鐘即可在手機上申請,審批所需的時間甚至不到1秒鐘,而這些工作完全不需要人力介入。

對於中國境內金融科技信貸規模水位急遽上升,瑞士國際清算銀行(BIS)總經理Agustin Carstens直言,這項巨大的爆炸性創新,在幾年內已經遠遠超出了監管和監督能力。

中國監管機構也開始擔憂隱藏的風險,中國銀行及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CBIRC)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指出,在疫情大流行期間,金融服務提供商過度追逐利潤,實施掠奪性貸款並利用技術誤導金融消費者,發生了監管套利行為,並且與持牌金融機構存在不正當競爭,應該受到監管。

並發生了套利行為,與持牌金融機構存在不正當競爭,擬定草案要求金融科技業者比照銀行,為其貸款提供30%資金,還要徹查是否有市場壟斷行為。

。報價約佔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公司貸款總額的20%,該銀行是中國擁有最廣泛網絡的貸方。

MYBank的技術如此出色,

在11月的中國年度在線購物熱潮中,彩妝銷售婦女通過直播營銷來促進銷售。許多消費者購買了他們無法負擔的產品。照片:新華社

有關中國金融科技行業未來的系列文章的第三部分,探討了促使監管機構抑制貸款的風險。該系列的較早部分是這裡

和 這裡

上個月超過11天,中國的消費者創造了他們在網上購物的第12個記錄, 1.77萬億元

(2700億美元)的商品,幾乎相當於南非年度經濟產出的大小。

對於2020年11月購物的8億客戶(如別名Softwind在服裝上花費了5000元人民幣)的信貸很容易獲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有助於在幾秒鐘內評估,批准和處理貸款申請。在世界一流的物流網絡的支持下,從電子商店到客戶的旅程非常輕鬆,阿里巴巴集團控股

中國銀行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CBIRC)的郭武平表示:“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金融服務提供商過度追逐利潤,實施掠奪性貸款並利用技術誤導金融消費者”,他寫道,金融科技的信譽服務類似於銀行的小額貸款,因此應受到監管。“發生了監管套利行為,並且與持牌金融機構存在不正當競爭。”

在11月2日“雙十一”到來之際,中國銀保監會正式推出 規則草案

提議限制該國7,227家小額信貸機構的貸款。該草案是在螞蟻金服的股票在上海和香港開始交易的三天前發布的,這使這筆37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脫軌。擬議規則中的一項條款要求金融科技公司為其貸款提供至少30%的資金,以使其與監管機構眼中的銀行保持一致。

8天后的11月10日,反托拉斯監管機構隨後提出了另一組規則草案,以研究Big Tech平台的潛在壟斷行為。

中國銀保監會的郭說:“金融技術公司利用寡頭地位收取超額費用並增加金融消費者的成本。”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