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貿易戰、肺炎疫情改變全球局勢 陳錦稷:尋找台灣發展契機

2020/04/15 10:07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兼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長陳錦稷指出,面對武漢肺炎疫情,台灣目前除了失業救濟金及產業振興措施外,還需留意在全球政經局勢變動下,如何進行調整。(歐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各國相繼祭出封鎖管理及財政刺激措施,希望在遏制疫情的同時,也能舒緩金融市場。對於台灣目前的經濟刺激政策,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兼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長陳錦稷指出,除失業救濟金及產業振興措施外,還需留意在全球政經局勢變動下,如何進行調整。

陳錦稷指出,近來的美中貿易戰及肺炎疫情,對全球生產供應鏈造成巨大影響,這不禁讓跨國企業思考成本以外的供應鏈問題。過去30年,企業為降低成本而投奔大陸設廠,直到美中貿易戰爆發,雙方開始互增關稅,導致美中供應鏈出現脫鉤、分流的現象。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更讓中國生產陷入停滯,陳錦稷表示,中國佔全球供應鏈比重接近20%,這代表依賴中國中間財及零組件的各國製造商,面臨生產斷鍊的危機。各國企業也開始意識到,是否過度依賴中國,反思應該將供應鏈風險分散,去開拓不同的生產基地、從不同的國家進行採購。

至於在中間財貿易上依賴中國的台灣,成為美中互徵關稅下的受惠者,因跨國企業調整生產模式,台商加速回流,同時對美出口亦大幅成長。陳錦稷指出,不僅資通訊產業將附加價值及自動化生產較高的製程移回台灣,原本以中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產業,如手工具機、機械與石化等,亦積極尋開拓其他新興市場。

陳錦稷表示,疫情過後,美中經濟產業關係加速脫鉤,將會全球最重要的國際政經變動,陳錦稷援引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言論指出,美企過去太依賴中國,有必要在疫情後加速改變兩國商業關係;此外日本政府亦編列2435億日圓的預算,協助企業調整在中國的生產線,其中2200億日圓更直接貸款給企業將產線遷回日本。

陳錦稷指出,在這場疫情下的台灣製造業,一方面生產端面臨中間財與零組件的斷鏈危機,另一方面亦面臨歐美最終需求大幅減少的銷售問題。疫情後美國調整對中國商業關係,將對全球產業結構及供應鏈帶來巨大變化,包括台灣產業在內。

陳錦稷建議,政府目前除了產業紓困及經濟振興措施外,還需慎思國際供應鏈變化下,台灣產業的因應之道,重點推動的新南向政策是否有機會跟離開大陸的美日廠商合作,共同在新南向國家重新發展新的鏈結關係,這將是台灣在國際政經秩序重組中的發展契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