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雷曼時刻逼近 彭博專欄:中國銀行業流動性危機尚未化解

2019/06/20 17:25

彭博財經專欄認為,中國銀行業流動性緊縮危機遲未化解,正逼近雷曼風暴時刻。(彭博)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彭博財經專欄作家特里維蒂(Anjani Trivedi)及任淑莉(Shuli Ren)19日文章指出,中國正一步步接近雷曼風暴(2008年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普遍被視為全球金融海嘯引爆點)時刻,中國包商銀行被接管後,引發漣漪效應使銀行同業市場借貸失靈、企業違約的「雙頭危機」,迄今流動性緊縮危機仍未化解。

文章認為,中國監管機構5月24日接管包商銀行,銀行間貨幣市場隨即出現流動性緊縮,直到中國人行(央行)祭出了多項政策保證流動性充裕之後,雖暫時止住流動性問題蔓延開來的情勢,但接管小型商業銀行之舉已傷害到金融市場的信心;中國企業融資成本開始飆高,由於大型銀行不願在銀行間市場對一些銀行同業放貸。

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指出,20多年來,這是中國銀行業者首次面臨到違約可能性及對其他金融機構削減貸款;這意味著,中國金融體系同時面臨到「雙頭危機」:銀行同業市場借貸失靈造成的違約、企業違約,兩頭風險都雙雙提高。

根據中媒財新網報導,隨著流動性相關壓力擴散開來及銀行間信心逐漸消失,中國金融監管機構要求大型券商扮演提供中小型企業融資的類銀行角色,這些中國大券商被要求發行可用來擔保的金融債券、增加短期債務融資的額度、減輕非金融機構的融資壓力。

文章指出,中國倚賴券商的上述政策,等於間接鼓勵券商重演4年前發行過多場外交易的證券融資產品,而這正是導致中國4年前股市泡沫破裂後的股災主因之一;此外,中國人行提高不同金融工具發行額度至約3000億人民幣,以支持中小型銀行,但大銀行不願承擔區域小銀行的經營風險、仍避免對這些小型銀行放款。

文章說,中國面臨情況類似於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後的金融體系凍結處境,即使雷曼兄弟規模、與金融機構互連度遠大於包商銀行,但中國銀行和企業在所經營的各地區嚴重相互依賴,且中國的金融體系在影子銀行創造出來的大量活動下,風險程度和嚴重性都不為外界所知。

文章認為,儘管中國人行有許多工具可用,但中國金融體系有效運用資金和信貸的能力大幅惡化,主因不良信貸、資產負債表之外的借貸活動都大量累積,情況就如同硬化的水泥地板無法讓液體滲入。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