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貿易融資成「國銀曝險」漏洞?顧立雄:已納入監控

2018/10/22 17:19

對於立委質疑,「短期貿易融資」未計入國銀對中曝險,有規避之嫌,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強調,都在監控範圍內。(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立委徐永明今天在立院財委會指出,雖然本國銀行對中國曝險有法定限額門檻,不過,「短期貿易融資」未計入,這將成為業者規避曝險比例的漏洞;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回應,「短期貿易融資」雖未入法定曝險,但同樣也納入我們監視範圍內,目前也都符合規定與標準。

 有關國銀對中國風險控管,徐永明表示,雖然金管會已有明定,國銀對中國曝險不得超過淨值的一倍,不過,國銀實際曝險不只如此,因為短期貿易融資不會計算在曝險額度內;他更點名彰銀,該銀行就以「貿易融資」之名,行「訂單融資」之實,規避對中國曝險額度計算。

對此,顧立雄說明,國銀對中國的「法定曝險」包括:授信、投資及同業拆借三大項;至於「短期貿易融資」具有自償性、通常會出具信用狀,這部分我們是不計入在「法定曝險」。

不過,顧立雄強調,國銀對中國曝險除了「法定曝險」外,還有一個「擬制曝險」,其中,短期貿易融資也會放在「擬制曝險」,我們都可以看得到,換言之,不會有規避的情況發生,「一切都在我們監控範圍內」。

根據金管會提供的資料,截至今年9月底,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為1.8201兆元,占淨值比重為0.54倍,低於一倍的法定門檻標準;顧立雄說,即使把短期貿易融資1551億元納入「法定曝險」,占淨值比重也只提升至0.58倍,仍低於法定上限。

立委吳秉叡也提醒,最近中國爆發債信危機,根據媒體報導,違約金額高達五百億元人民幣,中國市場顯然是一個巨大泡沫,身為監理機關的金管會,是否有危機意識?

 

 顧立雄表示,我們持續控管國銀對中國曝險,目前整體平均都沒問題,符合法定門檻標準(曝險占淨值比重低於1倍)。另外,在個別銀行方面,若其對中國曝險超過或接近0.8倍的「警示水位」,金管會就會予以關切並瞭解原因。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