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童子賢:亞洲矽谷應擺脫硬體思維

2016/05/31 20:42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週二與年輕創業者在2016台北國際電腦展的InnoVEX專館進行跨世代對談。(記者羅倩宜攝)

〔記者羅倩宜/台北報導〕2016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16)今登場,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新政府的「亞洲矽谷」計畫,比較偏向硬體思維,而矽谷的創新源源不斷,主要來自教育及風氣的建立。「台灣教育過於制式和保守,留下太少空白和自我挑戰機會,」他鼓勵青年創業者,不要忽略「流浪」所能帶來的啟發。

童子賢下午在Computex替新創企業打造的InnoVEX館區與年輕創業家進行「跨世代對談」。被問到新政府打造「亞洲矽谷」的政策時,他表示,如果是建廠館或園區,這是屬於「硬體思維」。「什麼是『矽谷』,那個『矽』(指半導體)早就跑掉,轉往日韓或台灣;但矽谷還是有源源不斷的創新,理由是什麼?」

童子賢表示,矽谷是靠多年的累積,有創業文化,並非單靠硬體建設。最早是柏克萊、史丹佛的畢業生,留戀校園週邊環境,開始在車庫創業,第一個誕生的就是電腦大廠HP,「那時根本還不算是『矽』。」童子賢説,此後當地又有社群,利用真空管等尚未商品化的組件玩機器、玩無線電,因此又産生了Apple、Radio Shack等大廠,「所以千萬別忽略校園和社群打下的基礎。」

另一方面,校園教育也並非一切,童子賢以賈伯斯的例子説明「流浪」所能帶來的創業啟發,「賈伯斯若沒有旁聽英文書法課、沒有到印度潛修流浪,得到的美感啟發可能不一様。」

童子賢説,歷經HP、蘋果之後,矽谷也成為軟體及搜尋引擎的發想地,一直走在全球科技的最前端。矽谷新創公司的三年存活率不高,十年存活率更低,但創業家還是前仆後繼,很重要的因素是當地文化鼓勵冒險和失敗。

同場與談的林大涵(貝殼放大創辦人)則直言,台灣發展成為「亞洲矽谷」真的沒必要,因為矽谷是長期的累積,不是一個政府四年或八年就能達到。「所謂矽谷,比較接近是一種想像,在那裡的人雖不懂技術,但願意想像生活能達到什麼境界,産業最棒的狀況是什麼様子,然後信任懂的人,給他資源,一起達到這個理想型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