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創NGO國際種子人才培訓 提升區域影響力

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首度舉辦「非政府組織國際種子專業人才培訓計畫」」,3日開幕邀40個海內外NGO及政府代表與會,包含美國AIT處長孫曉雅也親自出席,計畫將進行10名新南向國家種子學員為期1個月培訓交流,深化台灣NGO與周圍國家夥伴關係,提升我國區域影響力。 (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提供)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首度舉辦「非政府組織國際種子專業人才培訓計畫」」,今(3日)開幕式邀40個海內外NGO及政府代表與會,包含美國AIT處長孫曉雅也親自出席;並啟動10名新南向國家種子學員為期1個月培訓交流,主辦方盼活動可深化台灣NGO與周圍國家夥伴關係,優化國際援助效能、提升我國區域影響力。
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Taiwan AID)理事長王金英表示,台灣曾經接受國際援助,大部分NGO專業人才也都前往歐美取經,因而造就台灣公民社會的發展與國家的進步,現在我們也應該回饋國際社會,將台灣公民社會多年來累積的實務工作經驗,分享給新南向政策國家的NGO夥伴,不僅促進經驗交流,更能發展進一步的雙邊合作計畫。
今開幕式中,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提到,該培訓計畫的執行團隊中,有多位是美國國務院「專業研究員計畫(Professional Fellows Program)」的學友,期待藉此促成台灣成為「亞洲NGO專業訓練中心」,也期待來自各界的努力,幫助台灣拓展國際空間。
王金英說,該計畫以「NGO台灣隊」的概念,由聯盟整合資源,媒合國外NGO人才至國內NGO見習,將可深化台灣NGO與新南向國家NGO的夥伴關係,也將優化台灣國際援助發展的效能,提升我國在區域的影響力;雖首次籌辦,但盡量最好安排,如申請者對台灣有女性總統印象深刻,便安排總統府參觀等。
該計畫首輪共有來自18國、172名NGO工作者報名,後10人獲選,分別來自菲律賓、越南、緬甸、泰國、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等8國,專業領域包括婦女培力、社區發展、同志人權、身心障礙者權益、教育平權、有機農業、愛滋感染者權益等。
其中一名菲律賓的獲選者婕藍(Jerlyn Rabaca)表示,她多年前曾來台灣短期參訪,對於高雄及屏東的社區營造和災後重建印象深刻,讓她大受啟發,她對於有幸參加這次的交流計畫感到非常興奮,希望可以把台灣NGO的經驗運用到菲律賓的偏鄉社區。
該計畫由Taiwan AID聯手國內NGO及社會企業接待,包括伊甸基金會、部落互助托育行動聯盟、孩子的書屋、彩虹平權大平台、家扶基金會、慢島生活、關愛之家基金會、勵馨基金會、One-Forty。10名學員將在台灣停留1個月,訓練內容包含1週的培力工作坊和3週的國內NGO實地見習,與國內NGO深度交流。